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民間文化中代表了機智、勇敢。自唐代出現西遊傳說,一直延續至明清,明代出現這些傳說的集大成本《西遊記》。孫悟空在曆代的這些民間神話裏,被中國人奉為神明。
出自吳承恩所著四大名著《西遊記》:孫悟空本是花果山上一塊仙石所生,天地生成,無父母,無名無姓,拜菩提祖師處,得名孫悟空。
姓孫:祖師從猴王身上取個姓氏‘猢’。猢字去了個獸旁,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他姓‘猻’。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係。子者兒男也,係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姓‘孫’。
名悟空:祖師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猴王乃第十輩之小徒矣。那十二個字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猴王,正當‘悟’字。祖師便為猴王起就個法名,叫做‘孫悟空’。
孫悟空,又呼“行者”,出身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金水為真空之性,悟得此空,還須行得此空,而金水攢矣。
明代吳承恩《西遊記》載:道教稱號“混元一氣上方太乙金仙美猴王齊天大聖”[3]、佛號“鬥戰勝佛”。
明代朱鼎臣和楊致和《唐三藏西遊釋厄傳-西遊記傳》載:孫悟空忠心救師,升為“鬥勝佛”。
明代《後西遊記》載:老大聖姓孫名悟空,取經時有個通俗之號叫做行者,又自稱齊天大聖,成佛後為“鬥戰勝佛”[4]。
其他記載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載:“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猴行者被唐太宗授予“銅筋鐵骨大聖”。”
《樸通事諺解》明確記載和元代平話《西遊記》載:被授予的佛號是“大力王菩薩”。
兵器
金箍棒:全稱“如意金箍棒”,別名:“定海神珍鐵”、“靈陽棒”、“九轉镔鐵”、“天河鎮底神珍”。
共10張
大聖歸來中的孫悟空
據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載:“此寶有二丈多長,鬥來粗細。”“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為水屬、金屬武器,其可變化,為大禹治水時所用測量海水深淺的定子。
金箍棒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是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在各種金箍棒形象中,最常見的是一根兩頭各有一段黃色,中間為紅色的棍子。
法力
大品天仙訣:修煉根本,養成金丹的妙訣。凝練精氣,摒除邪欲。孫悟空經三年修煉後,通法性,得根源,注神體,修成天仙。道高德隆,與天同壽,水火既濟,百病不生。跳出輪回,萬劫不老長生。但這口訣是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難擋三災,需要再學七十二變躲避。
法天象地
筋鬥雲:這朵雲,撚著訣,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將身一抖,跳將起來,一翻筋鬥就有十萬八千裏路。是跨海飛山排行第一的能力。全速時可以轉得如同風車一般快。
七十二變:變化為多種東西,但是變人時身子變不了。能躲避三災。
法天象地: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
身外身:人得仙體,出神變化,無方不知。孫悟空自從了道之後,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根根能變,應物隨心。以一化十,以十化百,百千萬億之變化,皆身外身之法也。另外,不使用毫毛也能分身。
元神出竅:元神離開身體去其他地方。
火眼金睛: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爐裏被煙熏出來的老病眼。
金剛之軀:孫悟空偷吃無數蟠桃和各種仙丹練就而成。刀砍斧砍、雷劈火燒、毒侵酒泡,都是毫發無損。
三根救命毫毛:乃觀音所贈,能協助孫悟空渡過難關。
三頭六臂:與哪吒大戰時采用。
擔山趕月:與銀角大王鬥法時用。
換鬥移星
翻江倒海
呼風喚雨:在比丘國曾用一杯酒施雨。
懸絲診脈:在朱紫國曾用此法為國王診治
換鬥移星
翻江倒海
呼風喚雨:在比丘國曾用一杯酒施雨。
懸絲診脈:在朱紫國曾用此法為國王診治。
外貌
詩詞描寫:
身穿金甲亮堂堂,頭戴金冠光映映。
手舉金箍棒一根,足踏雲鞋皆相稱。
一雙怪眼似明星,兩耳過肩查又硬。
挺挺身才變化多,聲音響亮如鍾磬。
尖嘴谘牙弼馬溫,心高要做齊天聖。
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
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餘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
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
磕額金睛幌亮,圓頭毛臉無腮。谘牙尖嘴性情乖,貌比雷公古怪。
原著描寫:
長相眼睛,查耳朵,滿麵毛,雷公嘴容贏瘦尖嘴縮腮,身軀像個食鬆果的猢猻,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
從虎腹上割個四四方方一塊虎皮,收起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揪了一條葛藤,緊緊束定,遮了下體。白布短小直裰披在身上,將虎皮脫下,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麵樣的折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這等樣才像個行者。
黃發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錦布直裰,腰係虎皮裙;手拿一條兒金箍鐵棒,足踏一雙麂皮靴;毛臉雷公嘴,朔腮別土星,查耳額顱闊,獠牙向外生。
沙悟淨又叫沙和尚,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在書中也稱黃婆,土母、刀圭,五行屬土,俗稱沙僧。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後經觀音點化,賜法號悟淨,一心歸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又稱三藏法師或唐僧,俗名陳禕)西天拜佛求取真經。
沙僧個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孫悟空那麼叛逆,也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貪戀女色,自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謹守佛門戒律,踏踏實實,謹守本分,最終功德圓滿,被如來佛祖封為“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屬於菩薩位,不是羅漢位。
沙悟淨是《西遊記》中不能缺少的重要人物。降妖寶杖是沙僧使用的武器,由魯班以吳剛砍下的桂樹枝所製,外型兩端細中間粗,曾被妖怪形容像擀麵棍。但在各類文藝作品中,武器形象則多為月牙鏟。據原著描述,該杖同九齒釘耙一樣重。
原是天宮玉帝的卷簾大將,因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
收徒經過
流沙河中妖怪徑搶唐僧,八戒悟空去戰,妖怪鑽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見觀音,觀音讓木吒與悟空同去。木吒叫出妖怪悟淨。悟淨以頸下骷髏結成法船,渡唐僧過河。
金身羅漢--沙悟淨
後與孫悟空、豬八戒一起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後被封為“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