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它被譽為巴楚文華的“活化石”。
它們,讓夭桃有一種進了異次元的夢幻感覺。
她和父親著重逛了重慶的幾個區域,景點。
在南岸的老城區,看有年代感的建築。爬名聲在外的坡道。
坐一回茶館,點了一盞茶,看看重慶人打川牌;
聽聽重慶話的特別音韻,喜樂;看看重慶人的愜意悠閑。
在城市的新舊交替之中,尋找老重慶的風景,風貌;
體會老重慶的風情,文華,品味老重慶的味道和格調。
夭桃發現,重慶有多樣的性格,百變的品貌。
它即激情四射,又悠閑端莊。它的節奏,快慢有度。
黃桷古道,近八百年曆史。曾經是川黔商賈的必經之地。
這古道是石板鋪成,道的兩邊多黃桷樹。
夭桃想:“或許,它的名字就是因為黃桷樹而得來。”
這裏曾走過販鹽販茶的馬幫,走過輾轉於川黔兩地的客商,還曾走過入緬作戰的遠征軍…
夭桃靜靜地看,靜靜地走,似乎是走在艱難的過去。
時光無情地在黃桷古道刻上了歲月的痕跡,可它卻依舊美麗得扣人心弦。
遊了龍興古鎮,斑駁的石板路,舊時的青磚青瓦。
它的身影一如在膠片中的影像,很安靜,很祥和。
看了古渡碼頭,它已經很破敗,沒有了舊時的繁華。
如今的它,很是落魄,寂寞的靜靜地看著歲月變遷。
看了它,近距離地深刻體會到了城市的繁華和滄桑。
曆史變遷,或許,能夠記住見證曆史的,就是古渡口還留存的這些建築物,還有,旅客寫下的遊記,拍下的照片。
中山四路,渝中區,上清寺,代言重慶的前世今生。
這裏的曆史遺跡,除了中國民主黨派博物館的特園外,
還有桂園,周公館,戴公館,張驤公館,國民政府總統府舊址。
夭桃看著那些古樸的建築物,想想那個年月的離亂,那個年月的風雲人物。
恨不得穿越曆史,回到過去,親身參與其中,與他們或較量或合作一番。
可是,再看看身邊的父親,夭桃又覺得,如今更好。
暗自又慶幸,生在了和平的年代,享受著這樣的盛世繁華。
除了引燃激情的古建築,最讓夭桃喜歡,最怡情怡神的是道路邊上,兩列枝繁葉茂的黃桷樹。
盛夏季節,它撒下濃蔭,讓出了一身汗的夭桃和父親舒服地長歎:“這個地方,好涼爽清新。”
夜晚來臨,夭桃和父親不急著欣賞夜景。
因為,城市裏的夜景都是燈光和江水的主場。它們就在那裏,不會離開。
而且,江邊城市的夜景與大多數的城市夜景沒有什麼區別!
夭桃的五髒六腑開始造反鬧革命,得先祭一祭。
“爹地,關叔叔,我們快去火鍋店吧!我好餓。”
林誌遠看看手表,五點半,是可以去吃晚飯了。
盡管女兒吃了好多的小食,但到點就吃正餐的習慣,也很好!
他對朋友兼向導說:“老關,我這個女兒餓得特別快,我們先去吃火鍋。”
說到這裏,林誌遠指指女兒對朋友道:
“她心心念念的重慶火鍋,沒吃進肚子裏,始終念著。
等吃了,解了她的饞,她可能才有心思賞夜景。”
老關“哈哈”一笑,“正常,正常,多少人到重慶,都是必要吃火鍋的。
不是我這個重慶人吹,重慶火鍋的確是這一份!”
他邊說邊豎大拇指,讚自己的家鄉風味。
“很好。老關,那就又得麻煩你了。
這車多得…這路又是複雜得…
哎呀,說實話,我根本不敢在這重慶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