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設計就很能體現陳友諒的性格了,這種戰船上下之間的隔音效果非常好,下麵隻隔一層木板,就是聽不見上麵說話,看來陳友諒還是中國隔音技術的開創人之一。這種設計最大的好處是,能夠把人隔絕開,即使上麵吃了敗仗,下麵還是照樣會拚命,還能防止泄密。反正要跟著我陳友諒一條路走到黑。

這種心思機巧的人,真是不能不服啊。

此時在他下遊的朱元璋也不輕鬆,他知道上次的失敗損失對於財大氣粗的陳友諒來說隻是九牛一毛,大戶人家,家裏有的是糧,碰到災荒什麼的不用怕,挺一挺就過去了,可是自己還是名副其實的貧農,手裏有的隻是那一點從陳友諒手中繳獲來的家夥,萬一出點什麼事,這個秋風向誰去打?

更讓他煩惱的是,陳友諒在上遊,他在下遊,讓他很不舒服,這種心理其實我們很容易理解,好比你住在山坡下麵,他住山坡上麵,每次都要抬頭看人家,很難受。

陳友諒在江裏洗臉,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臉水。

陳友諒在江裏洗腳,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腳水。

陳友諒在江裏撒尿,朱元璋……

這個揮之不去的人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總是高懸在朱元璋的頭上,哪有一夜得好眠。

一定要打敗他。

陳友諒有了新式武器,他非常高興,從至元二十一年(1361)開始,他不斷和朱元璋打水戰,結果是勝多敗少,他更加迷信武器的威力。

應該說陳友諒的失敗很大原因就是他沒有認識到什麼樣的武器是最強大的,不是軍隊的人數,不是武器是否先進,不是強大的艦隊,而是人心。

轉變

趙普勝是一個優秀的將領,每次進攻他總是手持雙刀帶頭向對方發起進攻,從來不是叫著“弟兄們上”的那種人,威信非常高,他對陳友諒也不錯,由於自己是個大老粗,他很敬佩會讀書寫字的陳友諒,每次都叫他陳秀才,把他當自己的兄弟看,而陳友諒為了能夠控製天完國,殺害了他,趙普勝臨死也沒有想到平日笑麵迎人的陳秀才會殺他。

陳友諒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失去的遠比得到的多。從士兵的竊竊私語和議論中,從部下那異樣的眼神中,他似乎感覺到了什麼,但他並不在乎,自己控製了最強大的戰爭機器,自己就是最強大的人。

變化就在人們的心裏,這是一個背信棄義的人,人們對陳友諒的評價大抵如此,從此天完的士兵們不再為了建立自己那理想的天完國打仗,他們打仗隻是要拿餉銀,活下去。

而一支沒有理想,隻是為吃飯打仗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而且很不穩定。

陳友諒很快就會嚐到惡果了。

當陳友諒的水軍不斷取得勝利時,他的部下向他報告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鎮守洪都的將領叛變了,投降了朱元璋,這個消息驚呆了陳友諒。

所謂洪都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就有洪都新府之言,這個地方對陳友諒太重要了,因為他的吳國首都在江洲(今江西九江),這兩個地方有多近,去過江西的朋友應該知道,這相當於是在自己眼皮底下安了個釘子。他決不允許這種情況的發生。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次陳友諒沒有匆忙進攻,從他一貫的軍事風格來看,他是屬於那種想了就幹,幹了再想的人。

可是這次的情況不同,他吸取了教訓,要準備好一切再去作戰,他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和朱元璋從至正二十一年打到至正二十二年,都是小打小鬧,他沒有這個心情和貧農朱元璋鬧下去。

他在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在此之前,先忍耐吧,朱元璋,你終究會露出破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