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甸·菲爾博士,卡爾繼亨利·班克林之後的第二個係列主角,亦是伴隨他時間最久的一位偵探,自1933年至1967年,總共破了二十三宗重大案件,另有短篇故事數則。菲爾博士的原型是卡爾非常欽敬的G.K.切斯特頓,故而從外貌上具有後者的大部分特征:身軀龐大、喜歡煙鬥、夾鼻眼鏡、船型帽子,走路時拄著藤條拐杖。他擁有好幾所名牌大學的學士和博士學位,最初是一名校長,退休後主攻字典編纂之事。│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從體型的角度而言,亨利·梅利維爾爵士和菲爾博士非常接近,都是甚難一見的大胖子,而隨著創作時間的流逝,前者漸漸現出了卡爾非常傾慕的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影子。H.M.擁有著從男爵頭銜,性格暴躁易怒,曾任職英國的秘密情報部門,另一重身份是英國王室法律顧問兼注冊醫師,對法學和醫學都頗有了解,偶爾亦會出庭辯論。1981年間,“短篇推理之王”愛德華·霍克曾主持一次密室評選,邀集作者、編輯和評論家共十七人前來投票。結果菲爾係列的《三口棺材》以104分高居榜首,而亞軍《地獄之緣》卻隻有55分,兩者幾乎差了一倍;此外尚有同係列《歪曲的樞紐》排名第四,H.M.係列的《猶大之窗》和《孔雀羽謀殺案》亦都上榜。十大密室,卡爾獨占其四,不啻是推理史上一個永難動搖的神話。

大概就是這次評選,使菲爾係列日益得到推理界的重視。其實更早之前,卡爾最受關注的是H.M.探案故事。1941年時,著名推理小說評論家海克拉夫甚至曾說:“(H.M.那老家夥)在各位名偵探中,最受當今作家的喜愛。”對比菲爾係列和H.M.係列各部小說的出版時間,不難發覺菲爾博士的案件側重探索,小說的殺人詭計和結構章法均都屢有突破;而相同時期的H.M.故事則往往顯得收斂、沉穩,整體上保持著前進勢頭,不像菲爾係列偶有回落。菲爾博士首次登場,是1933年的《女巫角》,以恐怖的詛咒拉開帷幕——査特罕監獄是昔日處死女巫的絞刑場,其曆任獄長都會斷頸而亡,老獄長慘死之後,其長子遵照遺囑,接替了獄長工作,果然在劫難逃。小說具有濃鬱的哥特風格,驚悚、神秘、含蓄、妖異,從心靈上予人以恐怖之感,遠勝班克林故事的血腥、直白,從根本上奠定了卡爾日後創作的基調。自《女巫角》以降,卡爾反複摸索,有意使作品混合偵探小說的理性和哥特小說的非理性,一時卓然有成,次年出版的《瘟疫莊謀殺案》就顯出了他的突破,將鬼怪傳說和密室謀殺結合得緊密無間。

自此之後,卡爾交替創作這兩大係列,因目標明確、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天賦,故而很快就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頂峰。其標誌就是1935年的《三口棺材》。據說,卡爾最初是想要鋪陳一個班克林故事,但很快就發現此路不通,遂將案件挪給了菲爾博士。《三口棺材》擁有兩次完美的不可能犯罪,而且一次是密室,另一次是雪地上的無足跡殺人!除此之外,這部小說更擁有著一份“密室講義”,將古往今來構建密室的各種方法予以梳理、彙總,顯現出卡爾對推理小說的硏究有素。嗣後,卡爾再接再厲,幾部小說各有創新,譬如《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