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四人吃完,徐知春帶上飯就準備出發去田裏了,她要去給爹娘送飯。
盛夏天氣變幻無常,說不準什麼時候就下雨了,需要快點將田裏的稻穀收回家,他們家勞動力少,所以這個時候基本都是爭分奪秒。
“小弟,中午日頭太大,你就不要出去了,待在家裏玩吧。”
徐知春看向徐長寧,中午的太陽最是毒辣,小弟身子弱,中暑可就不好了。
“我知道了,阿姐,我不會亂跑的。”
聽到他這麼說,徐知春點點頭,小弟確實很乖巧,她離開之後,徐知夏便開始收拾家裏。
“三丫,你帶小石頭去堂屋玩。”家裏現在她最大,所以自覺當起了大人,分配任務。
徐長寧一直安安靜靜的,他從小的性格就是這樣,見他這麼乖,徐知秋便去幫二姐做家務。
得先想個辦法讓家裏日子好過些,徐長寧暗中想到,經商不可能,這會讓家裏的階級改變,商人雖然能掙更多的錢,不過地位太低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糧食產量,糧食產量提高也能讓家裏的條件變好,不過很難達到。
現代糧食產量高是因為種子和肥料,而這個時代種子就不用想了,培育高產種子很難,而肥料就是動物糞便和草木灰等,至於複合肥這些化學肥料現在也不可能實現。
除了這些,其實還有一個方法能提高產量,那就是株距,現在種地基本都是滿滿當當,畢竟人們認為多一株苗就可以多一點收成。
實際上一塊田的肥力有極限,株距會讓糧食更容易生長,不過自己以前也沒種過地,不知道具體需要多遠的距離。
徐長寧蹲在地上,拿出石子在地上算了一下,這個時代的麵積和現代有差別,不過差距因該不會太大,一畝因該還是能達到六百平米。
水稻珠高一米左右,間距十到二十應該差不多,這樣算下來比以前差不多少了一半的苗,也就是這樣的水稻要比以前產出多一倍才能持平。
得想個辦法說服兩個長輩,可以先用一個田來實驗,家裏的十畝田地有兩畝良田,六畝薄田,兩畝荒田。
荒田是旱地,後續開荒都是往山上開,靠近河道地勢平坦的地早就被占了,兩畝荒地一般就種大豆或者高粱等作物。
能被弄來實驗的也隻有薄田了,良田可是家裏經濟的主要來源。
“六弟,六弟。”突然,外麵一陣吵鬧聲響起。
徐長寧被這聲音給打擾了思緒,聽到聲音他就知道是是他的幾個堂兄來找他,他一共有六個堂兄弟,五個堂哥一個堂弟。
走出堂屋,徐長寧就看到門口有兩個八九歲的男孩,這個年紀的男孩正是調皮的時候。
“四哥,五哥,你們找我?”
其中一個看到徐長寧出來,立刻朝他揮揮手,“六弟,我們要去玩,你去不去?”
他是徐長寧三叔的二兒子,排行老四,今年九歲,另一個男孩看到徐長寧之後並沒有說話,隱隱有排斥之意。
“四哥,六弟身體不好,我們還是不要帶他了吧,出了問題又要被罵。”
“沒事,我們就在村子裏玩。”徐長明擺擺手說道。
他正想要找個借口出門,看看有沒有其它增加收入的方法。
徐長寧朝著聞聲走出來徐知秋說了一聲,“三姐,我和四哥五哥出去玩。”
“注意點,別在太陽底下曬。”
“嗯,我知道,你放心吧。”
三人一起到了村子東麵的山坡上,這裏是一處草坡,樹木稀少,是村裏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
這裏已經聚集了不少差不多大的孩子,因為男孩超過十二歲就需要幫助家裏幹活了,看到徐家三兄弟來了,都朝他們打招呼。
因為村子中有幾個姓,所以就會形成一些小團體,這些團體不止在大人們之間存在,小孩之間也同樣存在。
當然,因為在一個村,各姓之間相互通婚,也有關係比較好的,村裏三大姓隻有李家有宗祠,所以李家的凝聚力比其它兩姓強。
宗祠也隻有族裏出了厲害的人物,族人有了依托,才會想要建立。
因為李家有名望,這些年七裏村的村長基本都是李家的人,李家那位舉人老爺在外做官,因此就算是縣裏的官吏也會給李家麵子。
“二牛,你們來了。”一個十來歲的少年看到徐家兄弟三人立刻有了過來。
“嗯,虎子,你們在幹什麼呢?今天怎麼來了這麼多人?”徐長明有些好奇的問道。
這裏雖然是村裏小孩的聚集地,不過平時也就十幾二十個,今天這裏有三四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