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投名狀(二)(2 / 2)

“殿下應是知曉的,越王殿下上此奏本雖是居心叵測,然,所言所述大體無誤,盡管所列之諸般疏漏之處都算不得嚴重,奈何累積一多,自難免遭人詬病,強自為其張目,恐有得不償失之虞也,不單殿下不能為之,便是下官也自不好隨意進言,若不然,一個不小心之下,便不是在幫楊尚書,反倒有誤了其之危矣,此事實不得不慎哉。”

茲事體大,盡管一看李恪的臉色,陳子明便知其已是明白了此事不宜插手過深的礙難所在,然則為防李恪一時衝動,陳子明還是耐著性子為其剖析了一番。

“唔……,那依子明之見,此事當何如之哉?”

道理歸道理,可感情上卻明顯是另外一回事,要知道楊師道可是李恪最早的支持者,在陳子明尚未成長起來的歲月裏,楊師道可是沒少幫著李恪支撐大局,付出可謂是巨大無比,如今要李恪袖手旁觀楊師道遭劫,感情上首先就過不得關,正因為此,哪怕明知插手其中討不了好,可李恪最終還是決定要努力上一番。

“若是下官所料不差的話,明日,最遲後日,陛下定會召殿下問訊此事。”

見得李恪明知道插手其中會有危險,卻還是不肯輕言放棄,陳子明心中不單不惱,反倒是欣慰得很,無他,誰又希望自家主君是個眼中隻有利益的無情無義之輩呢?

“哦?那小王當如何應答方好,還請子明教我。”

李恪擔心的隻是陳子明不肯接口言事,而今,一聽陳子明有所提醒,便知陳子明這是準備出手幫襯了,緊繃著的心弦當即便是一鬆,趁熱打鐵地便出言求教了一句道。

“陛下乃聖明之君也,文過飾非之掩飾實不足取,殿下大可坦誠認定楊尚書能力上稍有不足,然,卻須得著力強調其之忠耿,如此,當可保得懲處不致過重,若再有問,即可答稱楊尚書知禮謹慎,宜調太常寺任職,如此,既可讓楊尚書發揮所長,又可堵群臣之口,也算是兩便罷。”

戶部乃是陳子明之該管,從朝堂效能來說,陳子明其實也不願才具不足的楊師道一直呆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之所以一直不曾對其工作能力表示過不滿,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罷了,顧忌到的正是李恪的態度,而今麼,能將楊師道挪了開去,陳子明自是樂見其成得很,當然了,這等想法存在心中也就是,卻是斷然不能有絲毫的流露的,故而,陳子明也隻能是設身處地地為李恪綢繆了一番。

“太常寺麼?唔,姑且先如此也好。”

太常寺乃是掌管禮樂的最高機構,太常寺卿位居九卿之首,說起來也是正三品大員,當然了,就朝堂序列排位以及重要性上來說,自是遠不及戶部來得權重,由戶部調太常寺卿本身就是一種貶謫,對上對下都算是能交待得過去,這等結果,於李恪來說,也算是能勉強接受了的。

“殿下英明。”

陳子明建議李恪疏不間親,其實他自己又何嚐不是如此,畢竟他陳子明與李恪的郎舅之親較之楊師道與李恪之間的甥舅之親還是要差上一籌的,多言難免多失,而今,李恪既是有了決斷,陳子明也自樂得趕緊結束了此番議事,隻稱頌了一句,便即就此閉緊了嘴。

“此事光靠小王一人之力恐難有定論,還須得子明從旁多多襄助一番才妥。”

李恪明顯不曾注意到陳子明的顧忌,默默地思索了片刻之後,這才有些個不甚放心地提出了個要求。

“自當如此。”

楊師道雖已是被貶過一次了的,可畢竟依舊是朝中重臣,太宗即使要處置其,也斷不會乾坤獨斷,少不得要過問一下眾宰輔們的意見,對此,陳子明自是心中有數得很,也自不會拒絕李恪之提議,緊著便給出了明確的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