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心照不宣(四)(2 / 2)

“哦?竟然會是如此,唔……”

蕭德琮靜靜地聽完了李貞的陳述之後,並未急著出言解說,而是輕吭了一聲,眉頭緊鎖地陷入了沉思之中,很顯然,他已是從諸多的巧合中看出了些不對味之處。

“蕭老,您看此事……”

值得蕭德琮沉思之際,李貞盡自焦躁已極,卻愣是不敢吭上一聲,直到見蕭德琮抬起了頭來,這才緊著出言探問出了半截子的話來。

“此事蹊蹺頗多,江州糧倉定是有人縱火無疑,然,究竟是何方所為,卻尚不得而知,濮王殿下那頭的可能性應是更高上一些,若如此,其本意定是要衝著陳曦去的,隻可惜那廝狡詐,竟致令殿下落入了坑中,今,事已不可為也,殿下須得早做籌謀才是。”

望著李貞那張滿是期頤的臉龐,蕭德琮的眼神當即便是一黯,麵帶苦澀地搖了搖頭,為李貞剖析了一番,到了末了,更是頗有深意地提點了一句道。

“事不可為?這……,小王愚鈍,還請蕭老教我。”

盡管今日朝議之際,太宗並未當場降罪於己,可李貞確是清楚自己的前途已然是黯淡到了極點了的,隻是心中還存著一絲的僥幸,指望著蕭德琮能給出個翻盤的妙手來,此際聽得蕭德琮這般說法,心已是就此沉到了穀底,然則不甘之意卻是依舊,但見其麵色時紅時白地變幻了良久之後,最終還是咬著牙問策道。

“殿下應是知曉的,那顏鋼之所以能入朝為官,皆是長孫無忌保薦之功,縱非其心腹,也必定不敢違了其之指示,從此一條來說,江州糧庫失火案不管最終之徹查結果如何,於殿下都不會有絲毫利處可言,換而言之,殿下獨撐局麵的機會已然不存,而今,擺在殿下麵前的隻有兩條路,一是就此投向吳王一邊,但消能實心任事,當可保得一生之平安,雖無可大作為處,卻斷然不失富貴。”

蕭德琮苦澀地一笑,為李貞分析了下時局的可能之演化,而後又給出了條能保住富貴與平安的道路。

“富貴?嗬嗬……,若是所謂的富貴是與人為犬,那要來何用!還請蕭老為小王指點迷津則個。”

饒是蕭德琮所言乃一派苦心,奈何李貞的心早已是野了的,又如何肯甘居人下,毫不猶豫地便拒絕了第一條路。

“穩妥之路,殿下既是不願走,那也就隻剩下行險一搏了!”

盡管早就料到李貞斷然不肯善罷甘休,可真聽其親口說出,蕭德琮的眼眸還是不免為之一黯,沉默了片刻之後,這才簡略地點了一句道。

“行險?這……”

有了太宗玩玄武門之變的前例在,諸皇子們對行險一事可謂是都無甚顧忌可言,齊王李佑如此,廢太子李承乾也是如此,李貞同樣也不在乎跟著玩上一把,所不同的是李貞好歹還有點自知之明,知曉自身勢單力薄,便是想行險都沒那個資本,正因為此,一聽蕭德琮這等建議,臉色當即便苦得有若吃了黃連一般無二。

“殿下明鑒,如今朝中看似四王並駕,其實不然,時至今日,吳王殿下大勢已成,若無意外,陛下傳位密詔裏所載者,必是此人無疑,無論是濮王殿下還是紀王殿下,又或是殿下您,其實都已無正途勝出之可能,然,真論到形勢,三者又大有不同,紀王殿下與殿下您若是敢稍有妄動之心,必遭陛下之無情彈壓,齊王當年之下場便是前車之鑒,此一條,殿下還須得牢記在心才是,至於濮王殿下麼,嘿,陛下實是偏心太過,明明就一社稷蠹蟲,卻硬是舍不得早做懲處,明知其屢屢圖謀不軌,卻故作不知,本心或許有留其以製衡吳王殿下之用意,隻可惜不過是養虎為患罷了,若是老朽料得不差的話,此獠必反無疑!”

蕭德琮並未急著給李貞指明第二條路該如何走,而是先從大局出發,將朝局的可能之演化詳詳細細地剖析了一番,當即便聽得李貞心驚肉跳不已,額頭上的冷汗也就此狂淌了下來。

“蕭老神算,小王受教矣,隻是行險一途當何如之,小王迷茫依舊,還請蕭老明示則個。”

李貞將蕭德琮的分析細細地咀嚼了幾番,便已知其之所言皆是正理,心中雖傷感於自身的機會之渺茫,可與此同時,不甘之意也就此更盛了幾分,加之對行險一事本就無所顧忌,心念一定,也就沒再顧慮甚後果不後果的,但見其麵色一毅,便已是緊著出言追問了一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