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無憂無慮為少年(2 / 2)

劉來石“石頭”之名是盛名不虛,倔強之態,小村人盡皆知。既然改不了獨子愛讀書的病態毛病,執拗的劉來石的條件是閑暇之時,劉仙俠必須跟著自己上山錘煉身體,錘煉內容嘛,不足為外人道也,不過從劉仙俠輕盈矯健地走路姿態看來,並沒有好奇村民想象的那般無用到難以忍受?

牛二低喚著走近了,李太易挑眉望著那碩大牛首,將手中一把紅彤彤不知名果子塞進牛口,撫摸著牛背,搖頭歎道:“牛二呐,你這憨貨過地日子才是神仙不換啊,任人驅使,照樣過得自在隨意,可憐本大俠連最近的和豐縣也才去過兩回,還是他娘的是昏睡著去的!”

李太易想起這件懊縗事,心裏就有些不太痛快,他的想法其實很質樸,就是出去瞧一瞧村子外麵的人世間,看一看有沒有機遇碰到傳說中的修士仙長,傳授點長生……長生就不想了,能窺些飛簷走壁淩空虛度之類的法門好出去找劉仙俠炫耀炫耀也好哩!

當然,這都是奢望,具老族長所言,和豐縣以外的世間不存在什麼仙長仙人證長生,最多就是些朝廷管不著地界的江湖遊俠吃飽飯沒事幹,舞刀弄槍賣弄力氣活兒的勾當。當然,窮山惡水最多的就是山匪賊寇草莽,仗著一身個把力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李太易和村子裏的孩童就總是被老族長拿這個借口搪塞,隻有年方十八,行禮冠後方可出村子行走江湖。好在如今還差三個月就行禮冠了……

李太易喜滋滋地拍拍牛角,翻身騎上牛背,準備驅駕歸家,想著趕緊準備準備行李,出村走到外麵那一天行動利索點,早點走出去,看一看。

盡管他的禮冠還要等三個月十天之久。

從九裏村村頭那顆足足需要兩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懷抱的大榆樹老古董,崢嶸不顯老邁地枝頭一片泛黃葉子開始脫落時,預示著九裏村

入秋了。

九裏村村頭百步外有座石橋,寬丈許,橫跨在洛水河之上,洛水嚴格來說是條小溪,源頭是以大江謂水千萬分流之一,萬萬稱不上河這個稱謂。水流不急不深,如若不是石橋墩上雕刻地幾個大字,李太易對這個小水溝冠以洛水大名是嗤之以鼻的。

洛水河道倒是挺寬,最寬處三丈有餘,河底鋪滿鴿子蛋大小的青色鵝卵石,圓潤可愛。李太易撿些瞧著順眼的拿回家中,十幾年光陰也陸陸續續收藏了近百顆。洛水河道曲折,橫於九裏村外,像隻纖細臂膀包圍山穀,延綿至森林深處。

河水清澈見底,站在名為洛水的石橋上往下瞧,偶爾成群的食指長短的青色鯉魚群自由自在遊蕩在其中。

洛水橋是通向外邊世界的唯一正經通道,往日在山穀勞作的農戶並不經常遊走在村頭,隻是偶爾聚集在打穀場附近。能耕種田地和狩獵區域在山穀的另一頭,這座橋上十天半月偶爾經過幾個村子裏自發組織的十幾人前往百裏外的和豐縣購置村裏的家用度油鹽之類的。

夕陽將落,一大一小兩人靜悄悄的移步至洛水橋上。

男童唇紅齒嫩,束有小小少年鬢,粉雕玉琢,一身金色對襟齊袍。男童此刻正皺起小臉,神情滿是不情不願的被一芳華女子牽著。

女子身著青色蓮衣裙,輕紗拂麵,皮膚晶瑩白皙,僅僅漏出在外的美眸,紫氣流轉,極是動人。

“小魚姐,這地方一點都不好玩,爹爹騙我!”男童稚嫩帶著控訴的的聲音,使得麵帶輕紗的年輕女子輕輕一笑,宛若天籟般空靈的聲音響起,“俊靈怕是冤枉師傅了,這方天地可不是誰想來就能來的哦!”

稚趣未褪地男童,可愛的翻了個白眼,嚷嚷道:“和家裏簡直不能比嘛,還是什麼六福地之首,一點靈氣都感受不到!破地方。”

女子輕輕一笑正要作答,不料被遠處傳來的一聲低沉佛號打斷。

“阿彌陀佛,小施主是身在山中不知高,妄斷,妄斷。”

一襲金色袈裟,頭頂九點忘塵印記的光頭老曾緩緩行至橋頭,立定雙手合十,向兩人行禮,“老僧見過柳魚施主。”

柳魚煙眉微皺,意外道:“休佛無禪,無禪大師竟然也對此地感興趣?”

隻見滿麵皺紋,一臉悲憫神態的老僧再次雙手合十,低聲唱道:“身在五指山橋下,六界雲層中,不入世何以出世?世人皆苦,人間本無佛,不休何以人人成佛?”

“五指六界……難怪。”名為柳魚的山上人輕輕念著這句禪機裏的兩個詞,曉得其中因果,遂,雙眼微眯,殺機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