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四連勝(2 / 3)

身形就此消散,這一下就連葉孤城都無法看清,仿佛就此人間蒸發。

葉孤城更加明白,方才這位長老的確是在藏拙。

他不動聲色,轉身便對山下十數萬人影,“下一個是誰?”

聲音傳出荒漠不知多遠,過了兩息,有回音蕩來,“是誰?”

人群早已再度恢複寂靜的狀態。

從淩雲渡弟子中走出一個年輕男子。

他麵容俊美,有病態的清秀,右手微微握拳,放在唇邊,“咳咳。”

就像一個文弱書生。

向山上一步步走去

一路微微歎息,“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終於來到峰頂。

書生拱手抱拳,“淩雲渡二代弟子,修行六百七十八載,張瑜忻。”

聽到張瑜忻這三個字,葉孤城心頭微微一動,他曾在淩雲渡典籍中看到過此人的誌異。

既然成為誌異,自然是因為這個人有他的傳奇之處。

張瑜忻,本是俗世一文弱書生,在世間還有妻子兒女,哪知進京趕考途中突逢大雨,於是躲在山上一處山洞中避雨。

張瑜忻急急忙忙之中進入山洞才發現正有一人下棋,下棋的人乃是一人對弈,並沒有對手,於是他在好奇之中笑道:“你一人在此下棋又有什麼意思,不如我來與你下一場。”

張瑜忻就此坐在了下棋人對麵的蒲團上,這一場對弈廝殺慘烈,直至第二日天明時分才分出勝負。

張瑜忻打著瞌睡下了山後才發現,他在山上下了一道棋的功夫,世間居然滄海變幻鬥轉星移,就在這一夜的時間裏,居然已經度過了十三年。

他大驚之下再回山上,又見那名下棋人才知道,下棋人乃是淩雲渡當年的掌門,以為化神期的大能,也因此他的棋盤自有一番天地,張瑜忻自以為坐在那裏一夜,其實時空變幻,棋盤之外已經是十三年後。

張瑜忻由此感歎凡人生命苦短,不妨就此修習,於是跟著淩雲渡掌門上了淩雲渡,開始修行。

此人的修行路也頗為傳奇,誌異上記載,“觀書看山三百載,一朝入元嬰。”

以看書入道的,淩雲渡千百年來上上下下,僅此一個。

葉孤城聽他文縐縐的出場方式,不像來生死戰,倒像是來參加詩會文會,看來誌異上所述以觀書寫詩入道,所言非虛。

葉孤城轉而看向山下笑道:“沒想到,這一次為了和我的賭局,居然請出了這麼多不世出的人物。”

山下眾人尚未有回應,山上的書生先悲淒似的笑了兩聲,“我又算什麼不世出的人物,不過一拋妻棄子的窮書生罷了。”

罷了兩個字出口,他又連歎兩聲罷了,從懷中掏出一麵笛子,對葉孤城道:“我自修行以來,尚未殺過人,與人動手的次數都寥寥無幾,也沒什麼手段,隻吹一曲笛子便就此下山。”

葉孤城皺了皺眉。

無論上次的嘉樹,還是眼前這個張瑜忻,都有些怪異。

他本以為所謂生死戰,一旦開始就必定激烈壯懷,現在的情形與他所預料的大相徑庭。

想了想,葉孤城將劍收起。

盤膝坐在了山上。

書生一見葉孤城如此坦然,麵露敬佩,又躬身一禮,讚了一聲,“道友是君子,君子坦蕩蕩。”

葉孤城看他一舉一動都透露著十數年寒窗苦讀之後書生的呆板和迂腐,總覺有些可笑。

他沒有開口。

張瑜忻將手中的笛子微微一轉,放在唇邊。

一曲魔音就此展開,猶如畫卷,身臨其境,如泣如訴。

笛音中有幻境。

江南水鄉,楊柳依依。

一間小木屋裏,有一家三口,和睦安樂。

男子麵容英俊,女子眉目清秀,一人讀書,一人紡織,又另有一個孩子躺在軟布包圍的竹筐裏咿呀學語。

男子讀書提筆,女子為他研墨,夜色來臨,她為他掌燈,直到他最終不支伏案而眠,她默默為他披上寒衣,待第二天他醒來,溫熱的小米粥已然熬好,擺在了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