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這是土家族又一個大節日,\"六月六是土家過的小年\",舉行以祀祖先為主的擺手活動。節日來曆傳說不一:一說六月六是把出了嫁的姑媽接回來\"喝伏\":二是說紀念土家族祖先來湘西定居的日子;三是較為普遍的說法,傳說這一天是茅崗土司、土家族英雄覃?蒙難日,覃?被害,死得很慘,不僅血染征袍,而且被剝了皮,為了紀念覃?王,土家族人家家戶戶在六月六這一天\"曬龍袍\"。土家各地過六月六的形式大同小異,但是六月六紀念覃?遇害的說法即是一致的。
下麵苗族的節慶?,湘西苗族的節慶比較多,活動規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趕年場。農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熱心的是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著節日盛裝,互相邀約,成群結隊去趕場。年場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異常熱鬧。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質交流,還可以參加或觀看打秋千、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青年男女也多利用這種機會,物色情侶、談情說愛。歌郎歌娘更是大顯身手,三五結伴,說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盤根,或祝賀,或敘述傳統故事,或即興演唱新詞。唱的人愈唱興致愈高,聽的人愈聽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年場也要如期舉行。
三月三。這是湘西苗族傳統歌舞節,這一天,苗族人民自動集中到約定的歌場上,參加對歌、聽歌、跳舞、觀舞、盡情歡樂。
趕清明。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節,還有一個好聽稱號叫\"清明歌會\"。相傳,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嶺之中,一切日常用品必須到比較遠的漢區趕場交換,常常受騙上當。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約以清明這一天作為自己的場期,互相交換物資,同時會見親友。這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會\"了。
四月八。\"四月八\"是鳳凰縣落潮井鄉一個小山頭的名稱。傳說古代有一個名叫\"亞宜\"的苗族首領,領導苗民向統治者進行鬥爭。他曾組織各寨苗族頭人在現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雞血,發誓共同聯合,戰鬥到底。並約定四月八日在某山頭聚眾起義。起義後,義軍連連獲勝,一直打到了四川、貴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亞宜不幸戰死在貴陽市的噴水池附近。苗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便於每年的四月八這-天,舉行紀念活動,追思?亞宜的業績,為戰死者掃墓。清代乾嘉苗民起義後,統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舉行這一活動,致命苗族人民失去了一個極其有意義的傳統節日。解放後經國家民委批準,將\"四月八\"定為苗族統一的節日。
六月六。這是遠古遺俗,是苗族人民紀念六個男女祖先,希望自己也能生六男六女,繁衍後代的祭祖活動。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這一天,鳳凰縣落潮井一帶的苗族人民都要在勾良山上舉行盛大歌會。鄰近的花垣、吉首等縣和貴州鬆桃、銅仁等地的苗族人民也都前來參加。到會人數常常達兩三萬人之多。
七月七。這是苗族的傳統鼓會,以吉首、矮寨坡、古丈穿洞一帶最為流行。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苗族人民便穿著一新,歡聚鼓場,擊節敲鼓,翩翩起舞,縱情歡樂。
等黃蓉介紹完這一打破的民族節日,我都快要在青石板上睡著。
就在這時,村裏一位年青的小夥子走到我們三個身旁,看了幾眼就問道。
“你們是遠方來的客人吧?快到屋裏去坐,怎麼能夠坐在這裏?真是掃興。”
那個年青男子說道,普通話也不怎麼標準,隨後他向辦酒那家不知說了什麼,一群人走了過來,拉著我們過去。
每個村民都很熱情,一到家門口就在桌上擺三個大碗,一個大漢拿出了一壇酒,接著把酒盛滿了那三個大碗。
有三個婦女就站到我們麵前,沒人舉一碗酒,喜笑顏開的唱起了歌,應該是祝酒歌,但唱的是苗族語言,我們一句都聽不懂。
唱了五分鍾左右就把碗遞過來,酒倒得很滿,我本來想不喝的,但是聽他們說來到苗寨,酒是必須喝。
正猶豫著,趙高幹了,村民們一起鼓掌,隨後我也幹了,可黃蓉幹不了,然後我接過黃蓉的碗一飲而盡,同時又想起一陣掌聲。
後來的事情我是聽趙高跟我說的,喝了兩碗酒後我就被村民抬上床,他和黃蓉在吃大餐,很豐盛的大餐。
第二天我們告別了那家村民後,目的是尋找死亡野人山,可是說請村民帶路,沒有一個人願意。
村民們說了去了野人山會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