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真·人不如狗係列(2 / 2)

當然,少數“屌絲”因為超常的智慧,逆襲成為成為富豪的事也並非沒有,而個別女性因為異乎絕倫的美貌嫁入豪宅,也不是什麼稀罕事。絕等的智慧和天姿國色這是稀缺資源,自然能成為進入上流社會的敲門磚,但更多的人,就像霍金預言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將陷入悲慘的貧困生活中。

“教育無法平等。”

科技能力是窮富的分水嶺,這一點毋庸置疑了。那麼,這也意味著從娃娃開始的學堂教育就成了窮人逆襲的決定性因素,日後的學曆會直接與收入掛鉤。那我們再來看看,財富在教育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不得不說,財富對於教育的影響比你看得見的深遠。以清華大學為例,清華大學一個社會學教授曾對每年入學新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清華大學上學的學生裏,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較低,呈現“倒金字塔型”。《中國社會科學》發表的一個調查報告也顯示,上世紀90年代後,北大學生中,幹部子女占比呈現上升趨勢,到1997年,該比例達到39.76%,首次超過專業技術人員子女,更遠超工人和農民階層。

不僅是中國,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曾經也因來自貧困階層家庭的孩子不到1%,而受到輿論指責。那麼,貧窮為什麼會影響到教育呢?這可能是因為家庭富裕的孩子們,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他們從小不用為生計發愁,而且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和興趣班,買各種各樣的雜誌書籍拓寬知識麵。而父母也會更加注重教育,願意也能夠為教育付出時間、金錢,帶孩子們見世麵。

這一影響還會持續到大學。窮人孩子即使上了名牌大學,也會因為沒有音樂或藝術特長而很難加入社團,他們也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兼職賺取生活費上。而另外一些家庭富裕的學生,則可能在專心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地拓寬人際關係,為畢業後的職場做準備了。

事實上,貧富之間互換角色意義重大。當社會階層流動性強時,會讓人們的社會變得更令人期待,也更加充滿希望。反之,貧者越貧,富者越富,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和沒有交流的社會階層,會讓底層社會更加憤怒,從而危及整個社會的安定。因此,如何擴大階層流動的通道,填平階層之間的鴻溝,是擺在世界各國領導者麵前的一項艱巨任務。

(以上純屬口胡,這指的是不存在一丁點神秘的科技位麵)

確切來說,能攀登高峰的隻有一種生物,那就是——狗、貓之類的寵物,它們隻需要一代就可以,它們賣相好就瞬間成了有錢人的兒子、女兒了,不少有錢人認為自己的‘兒子’、‘女兒’可比窮人金貴多了,而一些動物極端愛好者亦是如此。(注:沒有別的意思,僅僅隻是一點點的自我吐槽罷了,真的,這種類似的新聞並不少見,愛動物是要把它們當成自己的同伴和好友,而不是所謂的動物命高於人類,智慧生命是無價的。就像一些人曲解孔老夫子的意思一樣。

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孔子回答:“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沒錯,才不是什麼以德報怨呢,還有‘女子無才便是德’也是的,這個「無」字是動詞,是「本有而無之」的意思,也就是”本來有才,但心裏卻自視若無”的意思。所以「無才」不是真的沒有才幹,而是“我雖然很有才幹,但一點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視若無”的意思。古代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卻擁有過人的才氣,還能自視若無,這不是非常高尚的德行嗎?這句話明明是在褒獎我中華民族的女子,有如此高尚的德行!哪裏有歧視女人?的意思呢!而我們竟對這麼好的一句話,誤會如此之深,我們實在是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是我們太對不起古人了!不是古人對不起我們啊!)

貝斯裏森晃了晃腦袋,疑惑地向莫德問道:“剛才發生了什麼?”莫德無語地看著我,淡淡地說:“你的身體剛才被某個不知名存在借去講道理了。”

我去,這豈不是意味著他願意的話不是能隨時隨地奪我的舍嗎?撒旦,撒旦!快出來,有人要害你的親兒子了!快來救命啊!

係統歎息:“唉~我該說點什麼好?怎麼看別人都沒有惡意啊,否則你早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