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漏奶民族(2 / 2)

老拓想得很周到,有時候我們確實經常碰到糾纏的小孩子,他們也不管你是哪一國的人,隻要不說本地語言,就認定你是一隻肥的流油的外國佬,非要纏過來刮點東西走才行。要是遇到這種情況,身上沒有點小玩意什麼的,還真難脫身。

帶糖果,這絕對是去沒落村寨的最好的打發禮物。

考慮到老撾這邊的公路,隻能叫土路,去哪裏交通都很不方便,打一輛車等半天。我特意打電話讓領隊高晗給我們弄來一部車。高晗說早就帶燁磊的中國駕照原件及複印件去弄了,車子已經準備好。

我們還在越南之前,高晗已經在老撾用燁磊的戶口本原件及複印件前往所在城市的公證處申請辦理公證件, 等了五天,本來隻需要三十萬基普。結果花了六十萬。但有錢就是好使,一切都能提前搞定。

而咱們中國駕照能在全世界一百八十個國家暢通無阻。

同時,我們把翻譯單他那信叫來,會了頭。車子一來,我將行李塞上車子,直奔風沙裏省,尋找神秘的阿卡族部落。

一路風塵仆仆,到也還算順利,路上,我們碰到了兩處路卡,交了幾十塊錢。

按圖索驥,終於到了阿卡山區,發現那裏是一大片山林,簡直一望無邊,而那種土路,我們實在不敢驅車進去,就把在半路車陷入泥裏弄不出來了。因為今天下午,我們遇上了來老撾的第一場雨。當我回到車裏想找雨具時,燁磊居然忽略了準備雨衣。

於是大家憋著氣,寄存好了車,一路人背上行囊,徒步走了幾個小時,路麵很泥淖。

路邊上居然看不到一個小商店。本來我們想買雨傘或者帽子的。

最後,我們有幸發現了一個買掃把的,這種掃把是用植物的葉子做成,攤開之後,麵積很大,翻譯單他那信就過去把那些準備製作掃把的植物買下來,折短了,做成披肩和帽子。

虧得單他那信心靈手巧,能把掃把做成披肩和帽子,我們就這麼穿著這一套‘掃把星’衣,義無反顧的進入了阿卡山區。

阿卡山區其實很廣袤,這裏分布著很多村寨,我們一直找不到那個所謂的露奶族。連翻譯單他那信也說,自己很少來到這片地方,因為即便在阿卡山區,這裏的族人的生活習俗都不太一樣。

另外一個是,別看老撾地域小,在他們的官方統計,老撾有四十九個民族!大眾語言有六種。單他那信說,泰語族是人講得最多的,主要分布在湄公河那邊,另外有老聽族語言,苗族語言,緬語言,芒語言,賀語言,每個地方再細分的話,語言能達到幾十種。

在阿卡山區,他們普遍用的是緬語,但是即便說泰語,那裏的人應該也聽得出來。

有一種說法是,原本阿卡族人是中國的後裔,因為戰亂,阿卡族人轉移到雲南,老撾,泰國緬甸等地,尤其在老撾和緬甸以及雲南的交界處,這裏生存著許多的阿卡族人。

在國內雲南的阿卡族,已經是被現代文化氣息覆蓋的部落,幾乎被漢化了。但是在緬甸和老撾,很多落後的地方仍舊保持著幾十年前甚至幾百年前的生活方式。因此其實我們尋找的,就是這些仍然與現代文明邊緣的衣不蔽體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