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段(1 / 3)

承駐紮的那個小島:“皇上,臣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咱們趁他們還沒有動手直接打進齊國去。隻要我們能奪下齊國沿東海的三個郡,就能把他們困死在海上!兵貴神速,皇上請速速定奪!”

朱爽捏著兩把汗,“打仗的事情朕不懂,就按舅舅的意思辦。”

往日他在朝上都叫“喬將軍”,一聲舅舅喊出來,喬震頓時覺著親近了不少。雖然朱爽自己說什麼都不懂,但是喬震開始作準備的時候,他一刻不離地跟在旁邊看著,當真是一副要學打仗的認真樣。他學得認真,喬震也願意教他,沒幾天他就能把眼下的局勢分析得頭頭是道,喬震倒有點吃驚了。

三天之後的深夜子時,喬震一聲令下,大軍出城,越過兩國之間的緩衝帶,直衝齊國的寧海關。

喬震本不想帶著朱爽上前線去。朱爽畢竟是一國之君,就是斷了個指甲他也擔當不起。朱爽拐彎抹角地解釋:“朕這次來本就是為了親自到戰場上給眾將士鼓勁的。如果各位在陣前廝殺的時候朕卻躲在營中做縮頭烏龜,那麼和在京城做縮頭烏龜有何區別?”

——說明白了,他就是去看看,不會一時激動就自己提刀去殺敵。喬震自然想不到他其實是為了無恨那一茬,於是放心了,叫人架了個高高的雲梯,讓他坐在後麵觀戰。有皇帝在,將士們確實士氣高漲,殺敵比尋常時候勇猛許多。在仗打得沒那裏厲害的時候朱爽也會到前麵去放個一兩箭。箭飛到哪裏去了自然是沒有人知道的,但是史官日後少不得要吹捧一番身先士卒浴血而戰之類。

萬眾歡呼的時候朱爽暗想,幸虧當初跟無恨學了怎麼放箭。

朱爽在那雲梯上一坐就是幾個月。

開頭幾天宋軍攻得很艱難。齊國的寧海關經營數百年,易守難攻。原本守在那裏的駐軍兵再加上衛修儀早先派來幫朱雲承的人馬苦苦支撐著。周之信在聽說宋國往東海郡發兵之後立刻派了大軍來援助,因為路遠,已經趕不及了。第八天周之信派的人剛到,城門也破了。宋國大軍潮水一般湧進去,齊軍路上已經勞頓不堪,不得不撤,戰線足足向北推進了一百多裏。

接著就是兩邊大軍的拉鋸戰了。今天宋國往北邊推進幾十裏,明天齊國再奪回來幾十裏,每一寸土每一座城都用無數人的血來換。不久後西邊有消息傳來,說朱雲翼帶著衛修儀往奚國去,走到半路忽然反目,把衛修儀困在祁山了。周之信正式下了戰書,朱爽豪不客氣地回信應戰,兩國這才算是正式交戰。再加上奚國早前就和齊國互相宣戰了,安安穩穩三分了數百年的天下,一朝大亂。

朱雲承沒有想到朱爽竟然會先打到齊國去,非常幹脆地退回了海島上,按兵不動。朱爽猜想他大概是想坐山觀虎鬥,等兩邊都累了,再坐收漁人之利。

也因為朱雲承的按兵不動,朱爽再也沒有收到過無恨傳遞出來的任何消息。朱爽想,你不動正好,等朕在齊國的地盤上站穩了,要弄死你還不像撚死一條小蝦那樣容易。於是隻叫水師嚴密監視島上的動靜,沒有直接攻上島去。結果一個月之後,就在齊宋的戰事最吃緊的時候,朱雲承的人馬突然從北邊一個海灣上岸,和齊國的兵一起兩麵夾擊宋軍。宋軍在進攻的時候一路向北,深入太遠,戰線一下子給朱雲承截斷了。朱雲承知道朱爽就在軍中,放話說——誰能取得朱爽的人頭,他便分那人三分之一的天下。

朱爽和喬震被圍了整整一個月。期間朱爽經曆明殺暗殺無數,大大小小的傷受了不少。朱雲承還命人到處散播流言說朱爽命不久已,宋軍一度士氣不振。好在因為朱雲翼困住了衛修儀,周之信把齊國大部分的兵力都派去接應他去,漸漸地就顧不上東邊了。後來朱爽咬牙帶傷又上了一次戰場,軍士們拚死突圍,終於收複失地,把打下來的地方連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