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6章 九霄萬福宮(1 / 2)

老人慢悠悠的自言自語著,隨後離開蒲團站了起來,閑庭踱步般走出那片陰沉的昏暗;隻見老者須發皆白,潔白的胡須垂至胸膛,歲月並沒有在他臉上雕琢出多少痕跡來,精神矍鑠,也就四十來歲的模樣;麵容陰柔中帶著些許剛烈,一對眼睛亮的出奇!

老者身穿一件開襟的白色長袍,上麵一塵不染,再配合上他皆白的白發,倒是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期間老者走到簡陋茅屋的東角,隨手拿過平鋪在桌上的一頁白紙,雙手上下翻飛,隨後一隻活靈活現的紙鶴便靜靜地躺在了他的手掌之上。

老者笑了笑,似乎對自己的“手藝”還算滿意,之後對著那隻紙鶴輕輕吹了口氣,隻見那隻紙鶴像是活了一般,先是機械的活動了下翅膀,隨後便撲騰著飛到了空中,靈動的飛旋在老者身前。

“嘿嘿,小家夥,替我走一趟九霄萬福宮,告訴言誌那小子去山下替我接一下緣分未盡的有緣人……”

老者語畢,之間那隻紙鶴像是有了靈性一般的點了點腦袋,隨即便撲騰著翅膀飛出了茅屋,頃刻間不知所蹤!

毫無疑問,這位老者便是郝靜所說的李真遠,錢員外忌憚不已的上善真人了;至於他是怎麼知道郝靜一行人要來茅山找他的,這就有些不好說了;唯一能解釋的清楚的,應該就隻有為什麼他要派人去山下接應郝靜等人了。

要知道茅山道教盛行,裏麵那些真正的道士可沒有一個是吃素的,對一些降妖除魔的符術、道術頗有研究,而這次陪著郝靜來的可是一群至陰至冷的妖魔,如果李真遠不派人前去接應,估計一行人連茅山都接近不了,更別提去山上尋找上善真人了。

……

…………

就在老者倚在窗前遙望遠方山間的雲霧的時候,那隻飛出去的紙鶴已經翩然來到了九霄萬福宮,遠遠看去此宮是由紅色和灰色所組成,坐北麵南,金碧輝煌;前有廣場,東西各有一座宏偉大氣的山門。

紙鶴飛入九霄萬福宮,印入眼簾的第一處建築便是靈官殿,途徑藏書樓,沿級而上便是主體建築太元寶殿了,飛過太元寶殿就看到了兩處飛升台,在飛升台的後麵有一處宮殿名為二聖殿。

二聖殿左右分別建有白鶴廳、養真仙館、迎旭道院、花廳、儀鵠道院、道舍、齋堂等建築,均依山借勢,層層而上;雖然建築頗多,但是那隻紙鶴也不見有所停留,翩然飛入白鶴廳裏的一間耳室之中。

白鶴廳耳室裏此時正有一位道士靜坐於蒲團之上,雙眼緊閉,身穿茅山青色道袍,頭戴一隻精美的道冠,方臉大耳,看麵容差不多六七十來歲的樣子。

道袍又稱“得羅”,與大褂相似,袖寬一尺八寸以上,長短隨身,有青、藍兩色,象征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道士所戴的“冠子”即為道冠,通常有五種: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以及五老冠。

當紙鶴飛入耳室的時候,道士慢慢睜開雙眼,隻見他伸出右手,紙鶴便翩然落下,雙眼盯著紙鶴良久,隨即露出會心的笑容,“師父他老人家終於要窺破這‘道’了,竟然可以如此平心靜氣的等待緣由降臨,真不是我輩可以比之,或許,這就是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道法自然吧……”

看得出,這個被李真遠喚作“言誌”的道士,和前者是師徒關係,但是怎麼看也不像;李真遠雖然須發皆白,但是看起來也就四十來歲的模樣;而這個叫言誌的道士頭發黑灰相間,臉龐上溝壑縱生,怎麼看都是一副風燭殘年、七老八十的模樣。

一個七老八十的道士將一個看起來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喚作“師父”,還真是少見,固然也讓人覺得有些怪異。

那位言誌道士說完這番話,便從耳室中翩然而出,他的腳步不快,甚至看起來有些蹣跚,但是卻給人一種特別靈動的矛盾之感;九霄萬福宮裏的一些道士,老遠看到此人的身影之後,都會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計躬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