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補足一半購買比例或等兩天可破。感謝支持正版】
“芝蘭那丫頭一向爭強好勝, 跟碧君明裏暗裏攀比的時候還少麼?如今你們到程府上學,她本該嫉妒,卻不曾設法爭取, 與文詠登門拜訪過一次便作罷。
“老爺視若珍寶的那幅楓林圖,她們想看,不是想開眼界, 是為著確定是否出自程解元之手, 如果是, 來日我們家就與程府撇不清幹係——程解元何曾是那樣大方的人?幾時曾把得意之作送給疏於來往的門第?
“這樣一來, 往後程府若是出事,隻要有人彈劾, 我們就少不得被連累。
“若到了那一步, 就算早就分家各過,北廖家也會被殃及。是因此, 她們權衡輕重之後,才登門提醒。
“這些道理, 你們當真不明白麼?哪裏就需要我仔細擺給你們看了?”
廖碧君輕聲冷笑,言辭犀利:“您也知道廖芝蘭的性情,如今這般行事, 焉知不是她進不了程府才危言聳聽的?那麼多人爭著搶著到程府求學,出自高門的也不少。哦, 合著京城隻有他們北廖家消息靈通, 別家都是捂著耳朵的傻子麼?”
廖大太太被嗆得哽了哽, “她若真想去程府,總該來求我們從中遞話吧?她這樣做過麼?”
廖碧君打鼻子裏哼了一聲,“您還真瞧得起我們家。以廖芝蘭那個德行,怎麼肯欠我們的人情?她求誰也求不到我們和您頭上吧?人家就誇獎了幾次您針線活好,您還真就對她另眼相看了,真是……不知道說您什麼好。”
廖大太太怒聲訓斥:“你給我好好兒說話!”
廖碧君撇一撇嘴。
廖大太太辯不過女兒,索性快刀斬亂麻,“不管怎樣,這事情就這麼定了。日後你們兩個不準再出門,老老實實做針線。”
廖碧君剛要反對,怡君先一步出聲道:“好啊,我們記住了。”語畢看向姐姐,握了握她的手。
見次女態度忽然來了個大轉彎,廖大太太反倒滿腹狐疑,凝視片刻,問道:“之前你又跑去哪兒胡鬧了?”
怡君道:“遛馬。”
“……”兩個女兒學騎馬,夫君是讚同的,時不時就會教訓她們不要懶惰,別把兩匹好馬關在家中當擺設。廖大太太不耐煩地擺一擺手,“都給我滾回房裏去,哪個再敢擅自出門,別怪我打斷她的腿!”
“是。”怡君屈膝行禮。
廖碧君滿腹火氣,但見妹妹如此,便也隨著行禮退下。結伴回房的路上,她問怡君:“你這是怎麼了?是知道怎樣說都沒用,還是篤定娘打錯了算盤?”
怡君輕輕地歎了一口氣,“這件事,要看爹爹的態度。我瞧著娘那個架勢,定是聽說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卻不屑告訴我們。等爹爹下衙之後,娘一定會細說由來。萬一爹爹寧可信其有……”
廖碧君神色一黯。
“也沒事,我們先觀望著。明日若是爹爹跟娘態度一致,我們再想別的法子也不遲。”怡君說。
廖碧君輕輕點頭,“也隻能如此了。”
這時候,廖大太太正在吩咐丫鬟:“去外院候著,老爺一下衙,便請他即刻回房來,說我有十萬火急的事情告知。”
丫鬟稱是而去。
廖大太太留在房裏,翹首等待。
但是,等到夜色深沉,廖大老爺也沒回來。
.
下衙之際,廖大老爺見到了前來送請帖的程安。
程安恭敬地道:“我家大少爺今日在狀元樓設宴,請您賞光前去,有幾句要緊的話要告訴您。”
“是麼?”廖大老爺想到那個溫文爾雅、樣貌俊朗的才子,麵上一喜,“解元相邀,榮幸之至。如此,我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多謝大人。”程安道,“那小的這就去回話,大少爺已在狀元樓恭候。”
“不敢當,不敢當。”廖大老爺打心底笑出來,心念一轉,“我到就近的別院換身衣服就過去。”
程安笑著行禮離去。
廖大老爺上了馬車,命車夫從速去往別院。更衣隻是個借口,真正目的是去取一幅珍藏的工筆畫,作為回禮送給程詢。之所以把不少名畫放在別院,也是無奈之舉——兒子敗家,偶爾喝醉了,便把他珍藏的名畫隨手贈人,過後他氣得吐血都沒用,總不能把臉一抹去要回來。
他是打心底欣賞程詢。
如果今日設宴相邀的是程清遠,他一定會找轍婉拒。
官員與官員之間,不論品級高低,厭煩一個人有時根本不需要理由。更何況,昔年柳閣老與程清遠政見不同,他打心底支持的是前者。這幾年,因柳閣老離開內閣,方有程清遠的上位,在他看來,怎麼都有點兒小人得誌的意思。
可程詢與程清遠不同。
程詢近幾年所作的策論,他都用心讀過,看到的是那年輕人的政見與柳閣老相同,不知為何,給他更為大氣、磊落之感,偶爾犀利的一筆,又讓他會心一笑,拍案稱快。
是以,程家父子,在他,要分別開來對待。隻要程家不出天大的幺蛾子,隻要有機會,他都願意與程詢常來常往,連帶的想讓兒子與程詢結識甚至交好,長些見識。
.
狀元樓的雅間,程詢臨窗而立,望著喧嘩擾攘的長街。
在前世,這酒樓是他與怡君相識、訣別之地。
今生,不會刻意與她同來,除非哪一日她想過來嚐嚐這兒的招牌菜。
廖大老爺進門時,程詢牽出謙和的笑容,迎上前去,神色自若地與之寒暄。
廖大老爺帶來的回禮是一幅前朝的名畫《月下翠竹》,殷勤地請程詢當場驗看。
程詢看過之後,心裏有了三兩分由衷的喜悅:此畫價值不菲,作畫之人心性的清冷高潔全然體現,手法亦因心性有著少見的超脫清逸,廖大老爺願意割愛相贈,對他總該是有著些許看重。
——與怡君相關的事,他一方麵篤定,一方麵又沒法子生出自信。很矛盾。
他由衷道謝,慎重地收起來,躬身請廖大老爺入席。
酒過三巡,廖大老爺記起程安的話,笑嗬嗬地道:“今日解元要我前來此地,委實破費了,真是叫人於心不安。是有事吩咐南廖家麼?”
“是有一件要事相告。”程詢笑著遣了服侍在一旁的程安、程福,親自給廖大老爺再斟滿一杯酒,語氣淡然,“關乎南北廖家。”
“哦?”廖大老爺以手勢謝過程詢親自斟酒,“還請解元相告,我洗耳恭聽。”
“主要是想提醒您一聲,日後再不要與北廖家來往。如果您信得過我的話。”程詢落座,神色從容,“今日我得知了一件北廖家的秘辛,命人打聽之後,得知南北廖家近日時常走動,有些擔心,為此才邀您來到此處。”
“不知是何秘辛?”廖大老爺忐忑地望著程詢。
程詢斂了笑意,緩聲道:“前些年,在朝堂之上,家父與柳閣老總有爭執。柳閣老辭官之後,家父仕途更順,有些人便猜忌是他對柳家作惡。
“家父不以為意,我卻受不得這等閑話,打理外院諸事之後,便命府中最得力的人暗中查訪柳公子的下落。近來,不知是哪位貴人有意幫襯,告知了柳公子的下落。”
廖大老爺難掩激動之色,“解元是說,柳公子尚在人世?”
程詢頷首,“對。並且,今日我已見過他。”想到柳元逸現今的情形,他不由眼神一黯,“大抵是常年受困之故,他受不住,以致神誌不清。”
廖大老爺握拳歎息:“當真是沒天理!”頓一頓,連忙又問,“解元可曾派人去告知柳閣老了?”
“自然。”程詢頷首,“這是當務之急,隻是眼下不知柳閣老身在何處,要先去錦衣衛打聽清楚。”
“那就好,那就好……柳閣老這些年的焚心之痛,總算能有所緩解。”廖大老爺為柳閣老悲喜交加,停了片刻,想起程詢先前的話,忙問道,“此事——難道與北廖家有關?”
程詢篤定地頷首,“正是。您若是心存疑慮,此刻便可與我一同去看看柳公子。”
廖大老爺看住程詢,片刻後道:“那倒不必,隻請解元將詳情告知。”如果程詢有一點點的心虛,都說不出與他一同去見柳元逸的話。既如此,他又何須多事,平白惹人厭煩。
“這是自然,稍後定當細說原委。”程詢頷首,隨後話鋒一轉,“葉先生與您膝下兩位千金,如今不是在程府授課,便是每日前去學堂,我更是機緣巧合之下送給您一幅得意之作——這在有心人看來,有過從甚密之嫌吧?
“假如北廖家出了事,你南廖家若無人相助,少不得牽連其中。如果南廖家出事,程府也會被彈劾,我定會成為家族一時的罪人。是因此,才請您過來敘話。”
廖大老爺仔細琢磨一番,隻覺脊背發涼,一時驚疑不定,末了惶惑地看著程詢,頻頻頷首,“對,對,是這個理……”
“來了又走了……”怡君手裏的羹匙慢悠悠地攪著鮮美的湯,“姐姐怎樣了?”
夏荷道:“說完一句‘再等等’,就一動不動地坐著。”
怡君想一想,吩咐款冬:“去跟姐姐說,我吃不慣這兒的飯菜,餓得很,問她能不能快些回家用飯。”
款冬稱是而去。
怡君問夏荷:“那個人的樣貌,你可曾看到?”
夏荷回道:“大小姐和紫雲在場,沒敢細瞧,隻看到那位公子戴著對角方巾,穿著淺灰絨氅衣,高高瘦瘦的——從王記走出來的。”
怡君頷首,“等會兒把這些告訴阿初,等我們回府之後,他留下來等著。若是能等到那人,也不需說什麼,留心觀望便可。”
“奴婢明白。”
過了一會兒,廖碧君過來了,歉意地看著怡君,“是我不好,竟忘了你。我們回去吧。”
怡君笑著起身,不知如何寬慰,隻是攬了攬姐姐的肩。
.
商陸見到薑道成,自是分外恭敬。
薑道成喚他走近些,仔細打量。是個儀表堂堂的年輕人,雙眼過於靈活了些,應該是日子不盡人意之故,眉間盈著一股子暗沉氣。
他開門見山:“三年前,有一位友人曾在我麵前提起你,要我答應,有緣相逢的話,要照顧你幾分。彼時我應下了。是誰你不必管,我既來了京城,你又曾送來帖子,便不會食言。”
商陸態度誠摯,一揖到地,“晚生感激不盡,真不知該如何報答。”
“免禮。”薑道成擺一擺手,笑嗬嗬地道:“我是要收幾個向學的人,悉心教導一二年,包括你。僅此而已,我與你們並非師徒,隻是做一段萍水相逢的坐館先生與學生。來日哪個飛黃騰達,我不居功;哪個淪為階下囚,我不擔幹係。”
商陸道:“先生淡泊名利,非我輩能及。”
“明日起,你前來設在程府東院的學堂,辰時到,酉時走,沒有休沐。每日午間要留下來用飯,是以,每個月要交三兩銀子。”薑道成說完條件,問道,“你可願意?”
商陸即刻鄭重應聲:“願意。晚生求之不得。”
薑道成滿意地頷首,“如此,隨書童去光霽堂,見一見程解元。方才我與他提了提你的事,他倒是沒說什麼。在程府求學,需得程府上下關照,禮數務必周到。”
商陸恭聲稱是,離開前再度深施一禮。
薑道成望著他的背影,心緒複雜。
關乎商陸日後境遇,程詢言之鑿鑿,談起時,目光中的寒涼、不屑,讓他心頭大為震動。
所以,明明覺得詭異,還是相信程詢。畢竟,程詢沒有針對商陸說謊的理由。
成為心結的事,當然是程詢如何做到未卜先知,前兩日就問過。
那個不著調地跟他說,隻要把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琢磨透,便不難推測出旁人的運道,隻是,折壽。
氣得他。
他這輩子就沒碰過五行八卦和奇門遁甲,碰也沒用,沒長那根兒筋——那小崽子是知道這一點,才理直氣壯地搪塞吧?
.
程詢坐在三圍羅漢床上,手裏一冊棋譜。
商陸進門後,見這情形,隻行禮,沒出聲。
程詢抬手指一指客座,“先坐下用茶,等我看完這幾頁。”
商陸溫然道謝,轉身落座。
棋譜是程詢這兩日晚間無事作成的,記載的都是一些陷入循環劫的棋局,很有意思。他漫不經心地看著,偶爾瞥一眼商陸。
這樣待客,是故意為之。人在一些小事上的細微反應,很值得琢磨。
商陸坐得不拘謹,也不隨意,手邊的茶呷了兩口之後,便沒再碰,斂目看著近前方磚,神色平靜。
程詢翻書、喝茶的聲音,他聽到,並不轉頭去看,脊背會稍稍挺直一些,再慢慢放鬆。
若是換了廖文詠,定是另一副景象。
這個人,程詢並不了解,前生相見的次數屈指可數,隻在傳聞中曉得他做過什麼事、埋下怎樣的禍患。被處以極刑之前的商陸,手段陰毒下作,是年輕時就如此,還是多年潦倒致使他走至歧途?
這些,還需慢慢觀望。
程詢放下書,出聲道:“商公子。”
“是。”商陸不急不緩地起身,拱手行禮。
“在程府求學之人,學堂上的事情,一概由薑先生做主。”程詢徐徐道,“我打理外院諸事,便不得不先小人後君子,把一些話說在前麵。”
商陸頷首道:“解元說的極是,有話隻管吩咐,在下定會謹記於心。”
“薑先生收到跟前教導的人,有男有女。”程詢道,“在程府,斷不能出有傷風化之事。哪一個都是一樣,若做出上不得台麵、招致流言蜚語的事,傳到我耳裏之時,便是被逐出程府之日。”
商陸忙道:“在薑先生和解元跟前,我怎敢讀著聖賢書卻做有辱斯文之事?”
“如此自然最好。”程詢道,“我是想,有薑先生教導,學出名堂不過是一半年光景的事,為著錦繡前程,這一時理應循規蹈矩。再者,薑先生是我請來的,若是出了什麼事,我在家父麵前也不好交待。”
“解元的為難之處,在下明白。”商陸由衷道,“我本就是因解元得了這樣的機緣,無從報答,能做的隻是不給貴府平添紛擾。”
“那就好。日後少不得在一起切磋學問。”程詢端了茶,“今日就不留你了。”再多的,不能說,要是引起商陸的疑心,今日便白忙了一場。
商陸又懇切地說了幾句感激的話,這才道辭離開。
.
廖家姐妹回到家中,進到內宅,廖大太太就命丫鬟喚她們到房裏,指著怡君好一通訓斥:“一定是你這個不著調的,拐著你大姐出去瘋玩兒了。你都多大了,啊?還是這樣不曉事。每日裏到底跟葉先生學了什麼?明日不準去程家了,你給我老老實實留在家裏做針線!……”
“娘。”廖碧君聽不下去了,走上前去,“今日是我的主意,二妹原本想著快些回家做功課的,是我想去外麵用飯,她不放心,陪我前去的。”
“是你的主意又怎樣?”廖大太太怒目而視,“你也一樣!腦子裏就沒點兒循規蹈矩的東西,怕是每日都在做才女的夢吧?”她哈地冷笑一聲,“真不知你們是被什麼人帶歪了,全忘了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端莊敦厚的規矩,隻想到外麵四處招搖!我把話放這兒,你們要是惹出了讓人嗤笑的事,別怪我把你們逐出家門!”
怡君聽著氣不打一處來,上前一步,剛要出聲,廖碧君卻抓住她的手腕,先一步嗆聲道:“我們讀書的事情,是爹爹同意的。您要是氣不順心疼銀子,隻管去跟爹爹要個說法。今日的事就是我的主意,下人們都知道,您要罰就罰我,別連二妹一並數落!”說完,擋在怡君前麵。
廖大太太被氣得不輕,“每次我訓二丫頭,你就跟我急赤白臉的,要瘋似的。怎麼?她就不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就算怪錯她又怎樣?輪得到你對我品頭論足的?!”
“您幹嘛總錯怪她?”廖碧君語氣平靜下來,“這些年怎麼也不檢點一下自己的過錯?”
“……反了,反了你了!”廖大太太險些跳起來,高聲吩咐房裏的丫鬟,“把她給我關到小佛堂去!不跟我認錯,就別想出來!”
程詢抬手示意免禮,走到桌案前,瞥一眼她臨摹到一半的山水,和聲道:“手邊無事,便過來看看,亦是想問問你,先前存的疑惑,是否已經得了解釋。”
怡君坦誠地道:“回解元話,並沒有。”
程詢莞爾,“難道不合情理?”
“那倒不是。”怡君微笑,“正因合情合理,反倒讓我疑心,昨日所見那一幅,是解元著意備下的。說到底,原畫中的疑問,不是一幅酷似的畫就能解釋的。”
“原畫——指的是最先見到的那一幅?”程詢問她。
“正是。”
笑意到了程詢眼中,“酷似一說,從何談起?”
“原畫中的細微處,在新作中不見了。”
“原畫此刻在葉先生現居院落的小書房中。能否移步,逐一指給我看?”他想看一看,這個年齡的她,觀察入微到了何等地步。
怡君又驚又喜,“解元是說——”
“我將那一幅贈予了葉先生。”
怡君明眸瀲灩生輝,唇角上揚,好心情不言而喻,“若解元不怪我唐突,自然樂得再次一飽眼福。”
“樂意之至。”程詢對她做個請的手勢,轉身向外走。
怡君和夏荷隨他來到葉先生住的東跨院,進到布置為書房的東耳房。
在這院中服侍的丫鬟行禮之後,奉上茶點,隨後與夏荷一樣,垂首侍立一旁。
楓林圖懸掛在北牆上。程詢走近一些,對怡君偏一偏頭,笑微微地靜待下文。
怡君走上前去,言明出自他手的兩幅畫的不同之處:“兩棵樹的樹幹上,共有五個字的刻痕;小河岸上,藤椅後方,有覓食的鳥兒;遠山上空,隱約可見翱翔的大鳥。這些,在新作中,都不見了蹤跡。”她一麵說,一麵以素手指明,末了側身看向他,“隻看出了這些,不知是否有遺漏之處。”
“沒有,說的對。”程詢沒掩飾意外之情,“隻是沒想到,你對這幅畫了如指掌。”
怡君笑一笑,轉頭望向那幅畫,輕聲道,“我隻是特別喜歡這幅畫,畫中的離殤、寂寥,對人心緒無益,卻真的讓我動容。在我感覺,做這幅畫的人,該是正值春秋鼎盛,卻走到了生涯盡頭,不應如此,但是從容接受。”停一停,語聲更輕,“絕妙的畫,與詩詞歌賦一樣,是有魂的。”
程詢負手凝視她片刻。
怡君察覺到了,並不忐忑,仍是望著畫,說著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飄落的紅葉、波光粼粼的河流,該是能讓你記起或想見到一些歡悅之事。不然,不會出現這般的靈動、美麗。看起來心緒矛盾的一幅畫,其實正是人真情實感的寫照。”兩日過去,這幅畫並沒在她腦海中模糊,反倒更清晰,讓她加深了對作畫人的理解。
她了解他,原是這般輕易的事。
其實,他與她,都有著過人的優點,也都有著尋常人的小缺點。
他不知是出身還是年少時諸事過於順遂的緣故,不少時候,遇事確有跋扈霸道之嫌,隻是手段與出色的武官不同而已——都是一回事,人太自信了,便不自覺的自負了。
她呢,為人處世不走尋常路,眼界、心胸不輸男子,遇事最有主心骨,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肯讓別人插手。另外,心細如發,小事上卻愛犯迷糊,要麼讓人笑得捧腹,要麼氣得人暈頭轉向。
情路逆轉之前,他們並不全然是順風順水花好月圓的光景。吵過架的,還不是吵過一次兩次。
但那些帶來的,是對彼此更深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了解對方不能踩的線都有哪些。
而且,便是吵架,每每到最後也會變成樂事——見對方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就不再揪著不放鬧脾氣,腦筋會轉到別的事情上,一來二去就跑題了,到末了,都要想一會兒才記起是為何事生了分歧,好一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