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她完全相反。
她的樣貌與姐姐不同,性子也是。要讓母親和哥哥說,就是脾氣不是好、不是壞,是怪。平日在親友麵前,很活潑;在外人麵前,遵循著那些累人的規矩;被誰無意間踩到尾巴的時候,脾氣就不歸自己管了。
母親偶爾會對著她犯愁,“你能不能給我列出個單子,把你看不慣的事兒都讓我知道?這樣,也能讓我避免你跟別家閨秀起衝突,小小年紀落得個特立獨行的名聲。一直如此,倒貼嫁妝都嫁不出去。”
從哪兒說起呢?她自己都不知道。這世間的無趣之處,不就在於有些人總在人前做出不可想象的事兒麼?偏生看客們還自持身份為著名聲不予計較,甚至還有逢迎的時候。
她沒顯赫的出身,也不在乎勞什子的端莊賢淑敦厚的名聲,為什麼要隨大流?
別說她這樣兒的了,就算是在閨中跋扈、囂張、驕矜的名聲在外的女子,不也有不少遇到錦繡良緣了?
遇到了,就珍惜;沒那福氣,就想法子不嫁。
今日,她遇到了麼?
廖碧君不知妹妹心念數轉,笑道:“爹爹要是不允我們前來,便沒你今日這般歡悅。眼下我們好生想想,晚間下廚做幾道菜,好不好?”
“好啊。”怡君立刻點頭,“做我們兩個都拿手的。”
“嗯!”
姐妹兩個說笑著回到家中,進到垂花門,便聽得怡君房裏的管事媽媽來稟:“城北的大小姐早就來了,大太太/安排了席麵。大太太臨時有客至,方才傳了話,讓二位小姐代她好生款待城北大小姐。”
廖碧君麵露訝然。
怡君則問:“此刻人在何處?”
一早,臨出門,怡君站在妝台前,端詳自己片刻,從首飾匣子裏選了一副珍珠耳墜,親手戴上。
吳媽媽讚道:“二小姐今日氣色好極了。”
怡君側頭細看,笑。情緒愉悅之故,氣色的確很好。
吳媽媽取來淡粉色緞麵大氅,給她披上。
“姐姐怎麼還沒過來催我?”怡君一麵係上緞帶,一麵往外走,“該不是被那首曲子嚇到,不想去學堂了吧?”
今日起,廖碧君要開始學名曲《廣陵散》,昨日隻聽葉先生提了一句,已是忐忑不安。
“大抵是吧。”夏荷、款冬異口同聲,笑著隨怡君出門,去找廖碧君。
主仆三個沒想到,廖碧君較之平日晚了的原因,是還沒打扮好。怡君在廳堂聽紫雲說了,失笑,“本就是美人,還要怎樣打扮啊?”
“奴婢也是這樣想呢。”紫雲笑著奉上一盞茶,“二小姐稍等片刻。”
怡君優雅落座,“去幫忙吧。跟她說,不著急。”
紫雲稱是,轉去內室。
等了一刻鍾左右,廖碧君才走出來,歉然道:“今日不知怎的,看自己怎麼都不順眼。”
“沒事,難得我也等你一回。”怡君笑著上前去,攜了姐姐的手,“但真要遲了,我們得抓緊些。”
廖碧君嗯了一聲,快步出門。
馬車從速趕往程府的路上,怡君仔細端詳著姐姐。妝容明顯精心修飾過了,顯得眉眼更漆黑,麵頰更白皙,雙唇更紅潤。
廖碧君蹙眉道:“琴譜還沒熟讀,今日少不得要挨訓。”
“真的?”怡君訝然。
廖碧君更加犯愁:“我難道會跟你說假話麼?”
是真的就不對了。怡君心想,明知如此,卻把時間耗費在穿衣打扮上,有些反常。
難道母親又在張羅姐姐的婚事,要她下學之後就去相看哪家公子?
姐姐十六歲了,婚事尚無頭緒。雙親的態度,她隻看出一點:門第低於廖家的,一概不行。反過來想,豈不就是要利用姐姐攀高枝?
但願是自己多心了,雙親隻是想讓女兒嫁得好,過得如意。
這些事,親姐妹也不便提及,畢竟都是待字閨中,怡君隻是笑著寬慰姐姐。
上午,葉先生繼續讓怡君臨摹小幅的山水,親自帶著廖碧君去到西次間,反複練習《廣陵散》的《開指》一節。
怡君知道,先生是看準自己性格沒個譜,才沒完沒了地安排臨摹的功課,意在沉澱心性。好的師父,教的是功課,亦是為人處事之道。
今日她要臨摹的畫,看畫紙,該是幾個月前作成,沒有題字落款。仔細辨認之後,怡君可以確定,是程詢所作。
他果然是言出必行。
平心而論,這幅畫比起楓林圖,功底顯得薄弱許多,但就算這樣,也與現今的葉先生不相上下。
看著陸續出手的畫,就是看到自己不斷地打敗以前的自己——在他,該是怎樣的感受?
幫忙備紙磨墨的夏荷無意間一瞥,見自家小姐唇角愉悅地上揚,笑得大眼睛微眯,雖然不明就裏,卻曉得自己的職責。她輕輕地碰了碰怡君的手臂,小聲道:“我的好小姐,先臨摹完再高興,成不成?”
怡君立時點頭,斂了笑意。夏荷說的對,做好功課再高興也不遲。
這可是他親手畫的,定要凝神、用心對待。
她前所未有的認真,連姐姐虛浮無力的琴音都忽略了。夏荷、紫雲耳濡目染之下,能跟著學到書畫中一些精髓,卻不是懂音律的人。這樣一來,難受的隻有葉先生。
葉先生站在窗前,皺眉看著廖碧君。這孩子是怎麼了?瑣事惹得她心不在焉,還是沒了學琴的興致?——都彈成這樣了,也不見她有多難過。
重話是不能說的,起碼今日不能說。碧君會哭成花貓臉。
“算了。是我心急了。”葉先生溫聲道,“回去熟讀琴譜,盡量記在心裏。”
廖碧君站起來,愧疚地道:“先生,我……”
“沒事。”葉先生擺一擺手,先行轉身回到課堂,望見神色專注的怡君,小小的驚訝了一下,走過去看一看,眼裏有了笑意。
程詢的畫最合她意,看來怡君亦是如此。那麼,日後不妨多向程詢借一些字畫,讓怡君一並習練著。
.
巳時,廖碧君和怡君離開學堂,上馬車之前,望見程詢和薑道成結伴而來,在原地屈膝行禮。
程詢拱手還禮,薑道成笑嗬嗬地抬一抬手,末了,前者打手勢示意她們上車。
姐妹兩個欠一欠身,由丫鬟服侍著上了車。
怡君轉身時,程詢留意到她唇畔的笑、淡粉色大氅上毛絨絨的領子,覺得很可愛,不自覺地笑了。
薑道成走向學堂,“我看看女學堂這邊布置得如何,要是比我那邊好,就得調換一下。”他跟徒弟不用講理。
程詢輕輕地笑,“那邊哪兒不合心意,您就吩咐我一聲,搶地方可不行。”
“不早說。”薑道成笑道,“我也想看看兩個女娃娃的功課,要真是可塑之才,你我得閑就悉心指點。如何?”
“遵命。”
那邊的姐妹兩個,走側門離開程府,廖碧君道:“我要去紙筆鋪子一趟,挑選些好的筆墨紙張。馬車送我和紫雲過去,你就回家,等到未時,再讓車夫去接我們——我們選完東西,去鋪子對麵的菜館用飯。”
“噯?”怡君不明白,睜大眼睛問道,“為什麼把我扔下?我陪你去不是更好?”
“我……我有件很要緊的事。”廖碧君委婉地道,“今日要見一個人。過兩日就告訴你原委,好不好?”
怡君略一思忖,問:“爹娘、哥哥知不知道?”
廖碧君垂了頭,低聲道:“還不知道,也要過兩日再告訴他們。”
怡君審視姐姐片刻,第一反應是:要壞事。京城有楊閣老一家帶動,男女私下來往定終身的事越來越多,她也盼著姐姐能夠嫁給意中人。但在此刻,預感真是不大好。
“我要陪你去,而且,跟車的人都要隨行,留在外麵等候吩咐。”怡君握住姐姐的手,語氣懇切,“你說的委婉,但我猜到是什麼事了。不論你見的是誰,遲早得讓親人看到吧?我不會添亂,在別的雅間等著,你隻管帶著紫雲、夏荷與他見麵。”停一停,又把母親搬出來說事,“萬一你出點兒岔子,娘還不得把我扒一層皮啊?”
“……”廖碧君抿唇思忖多時,終是輕輕點了點頭,“就照你說的辦吧。”
捕捉到她疑惑又有點兒不滿的神色,笑意到了程詢眼底,“怎樣?”他其實是在玩味地問她:敢去麼?敢去那裏見我麼?她會騎馬,他記得。
方才的念頭,在腦海一閃而逝。怡君便以為自己又在他麵前犯迷糊了,婉然笑道:“解元吩咐,自當從命。隻是——”她有些為難,“從未畫過馬,就算看得仔細,怕也是筆力不足。”
程詢笑微微地把草圖卷起來,片刻後方問她:“願意畫麼?”
怡君立刻點頭,“願意。”
駿馬可以是馳騁於沙場狼煙中的靈獸,忠誠、驍悍、敏銳;可以是諸多文人畫家心魂的化身,高貴、才能、傲骨。
學畫之人,怎麼可能不愛馬。不嚐試,隻是功底未到,怕損壞了它那樣可愛可敬又駿美的形象。
程詢把草圖遞給她,“雖然潦草,但布局可用。拿回家去看看。”
“是。”怡君雙手接過,小心翼翼的,隨後轉頭望向自己的書桌,“那幅溪亭日暮——”
“留在這兒,不會有人亂動。”
她微笑說好,又說起那幾本圖譜,“我可以帶回家中麼?明日便可送還。”要帶回家去,認真地看一遍,將所得記錄下來。
程詢含笑看著她。
怡君發現了他此刻與平時的不同:反應慢吞吞的,卻一點兒都不讓人煩——那神色實在是太柔和,那笑容實在是太暖心。她很願意多看一會兒這樣的他。
“可以。”程詢說,“不需送還。”
怡君不由驚喜。
他的反應忽又恢複敏捷,在她說話之前就道:“把我教你的融會貫通在畫作中,便是給我的謝禮。難得指點你幾日,沒點兒成效可不行。”
“嗯!”怡君欣然點頭,停一停,輕聲道,“謝謝。”
程詢輕輕地笑開來。
怡君想要道辭之際,念及一事,道:“你好像不喜在畫作上題字蓋章。”第一次,對他改了稱謂。
程詢頷首:“想要說的,都在畫中。識得我的人,何須用印章留名。”
這正是她猜想的那樣。離開前,她望向他的那一眼,溫柔、明澈,似相識已久的友人,但比友人離他更近。
她不認為自己需要掩飾這種情緒。
他悠然而笑,眼裏有歡喜,所思是珍惜。
.
午間,廖芝蘭在狀元樓設宴,邀請的賓客並非別人,正是她的兄長廖文詠。
廖文詠姍姍來遲,不帶誠意地道歉:“方才和程府的劉管事敘話,差點兒忘了時辰。”落座後,把玩著酒杯,笑道,“你怎麼會有這般的好心情?這一年下來,在外的營生進項不錯?”
“是啊。”廖芝蘭笑盈盈起身,親自給他斟酒,“況且,早些時候跟娘討了些銀兩,也沒處花,便來請你大快朵頤。”
“好啊。”廖文詠打心底笑出來,“我別的本事沒有,吃吃喝喝卻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