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大約在988年皈依東正教後,弗拉基米爾命令搗毀所有異教神像,佩魯恩的像被掛在馬尾上,拖進了第聶伯河。另外,基輔公國的全體居民,都到第聶伯河去集體洗禮,如《編年史》所述:“…看到如此眾多的人得救,天堂、人間一片喜悅。”同幾個世紀前歐洲西北部的天主教一樣,皈依是統治者及其顧問們的決定,人民大眾隻是服從命令而已。雖然信奉多神教的斯拉夫人過去沒有教士階層,避免了有組織的抵抗,但人民大眾仍堅持他們的傳統信仰,相信巫術和預兆。因此,1274年,教會發現有必要頒布一條規定:不得任命過去從事巫術的人為司祭。
弗拉基米爾接受東正教,並非僅僅是宗教信仰的改變,它對俄羅斯人的風俗及其以後的曆史產生了普遍、深刻的影響。以拜占廷為模式的教會統治集團,這時已經組成,首領是基輔大主教,由君主坦丁堡最高一級的主教伍命,且隸屬於他的管轄。在長達兩個世紀的時間裏,大主教都是希臘人,不過,由大主教任命的主教,除最初幾任外,絕大多數是俄羅斯人。基督教還給俄羅斯帶來新的宗教文學和法律文學,其中包括《聖經》、拜占廷收集的早期基督教作家的作品、聖徒傳記和法律書籍的譯本。石造教堂、鑲嵌工藝、壁畫、油畫、尤其是肖像畫等拜占廷藝術,這時也被介紹進來。而且,在這些方麵,俄羅斯人更勝一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俄羅斯-拜占廷風格。另外,東正教過給俄羅斯帶來了拜占廷教會的法律,建立了宗教法庭。如在西歐一樣,這些法庭擁有非常廣泛的司法權,處理包括道德,信仰、繼承權和婚姻等各個方麵的案件。
在政治領域中,新教會加強了大公的權力。如在西歐,羅馬教皇曾將法蘭克國王從部落酋長改變成神權帝王一樣,如今,俄羅斯東正教將諸公國大公從一幫個人追隨者的首領改變成“上帝的奴仆”和神權統治者。而且,按照拜占廷的傳統,俄羅斯教會還接受了世俗的權力和控製權。在莫斯科,如在君士坦丁堡一樣,沒有強求皇帝和國王服從的、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和英諾森三世這樣的人物。例如:1389年,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安東尼曾寫信給莫斯科大公瓦西利,抱怨大公不尊敬他及他的主人拜占廷皇帝:
非常遺憾……我聽說,你不允許大主教在禮拜儀式中提到神聖的皇帝的名字,甚至還說,“我們有教會,但沒有皇帝,而且也不想知道有皇帝。”這是不恰當的。神聖的皇帝在教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與其他統治者地方王公和君主不同。當初,皇帝為整個世界創立並進一步確定了真正的信仰。皇帝們召開了全基督教會會議,還通過法律進一步確定了要遵守的東西,即要遵守那些崇高、神聖的教規宣布為是教會生活的真正教義和正統觀念的東西。……對於基督教徒來說,有教會而沒有皇帝是不可能的,因為教會和帝國是一個整體,……不可能將這兩者分隔開來。
拜占廷及其皇帝被消滅後,東正教的這一順從性在俄羅斯教會對俄羅斯皇帝的屈從中顯現出來;這種情況具有重大影響,並一直持續到拜占廷滅亡後的沙皇帝國。
綜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