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斯拉夫人居住在北起北冰洋沿岸,南至黑海,東到烏拉爾山脈的廣闊的平原上。在北部平原,移住民一直以森林為居住地;在這裏,他們未遭到分散、組織鬆弛的芬蘭部落和立陶宛部落的什麼抵抗;這些人不是同他們通婚,就是被他們輕易排擠掉。相反,在南部平原,森林逐漸讓位於空曠的草原,移民們總易遭到其他民族的襲擊;這些民族常出沒於從中亞經烏克蘭到多瑙河流域的漫長的遊牧道路上。
這些東斯拉夫人,即今天所謂的俄羅斯人,從事漁獵和原始的刀耕火種的農業。因此,他們通常以分散的家宅和小村落,而不是以人口密集的村莊和城鎮為單位。出現的城鎮,很少發展成為主要河流沿岸的貿易中心。隻有第聶伯河沿岸的基輔和伊爾門湖畔的諾夫哥羅德是當時的貿易中心;前者擔負著南北運輸,後者控製著東西貿易。
正是這種長途貿易,為第一個俄羅斯國家提供了基礎。據傳說,彼此不和的斯拉夫諸派別曾邀請北歐人的首領留裏克為其統治者。“我們的國家富饒遼闊,但卻沒有秩序,快來管轄和統治我們!”於是862年,留裏克成為諾夫哥羅德的第一任王公;不久以後,他的追隨者們南移基輔。有關這些北歐人,即東歐所謂的瓦朗吉亞人的確切作用,至今仍有爭議。過去的猜測認為,他們獨自創建了第一個俄羅斯國家,創造了最早的俄羅斯文化;現在普遍對此持懷疑態度。事實上,瓦朗吉亞人在文化領域中所做的貢獻,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而他們對早期俄羅斯人的政治體製的影響程度,至今也不明確。
不論確切情況如何,基輔已成為沿漫長的第聶伯河航線的、俄羅斯各公園自由聯盟的中心。基輔的卓越是建立在同南麵諸古老文明中心拜占廷、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穆斯林世界所進行的繁榮貿易的基礎上。俄羅斯農村的各種原材料如毛皮、獸皮、糧食、木材和奴隸等彙集基輔,以換取各種奢侈品,其中包括細紋衣料、玻璃製品、香料、珠寶和酒。
早期俄羅斯人不僅同南麵請文明中心進行貿易,而且還借用了它們的某些主要的文化,尤其是拜占廷的基督教。在此之前,異教的俄羅斯人一直崇拜各種自然力量,將這些自然力量化身為某些神,如熱光之神達什伯格、雷電之神佩魯恩和風神斯特裏伯格。當時既沒有寺院,也沒有僧侶。宗教儀式僅限於向廣闊天空中的諸神的天然形象獻祭。據11世紀末至12世紀基輔僧侶編纂的編年史記載,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認為,斯拉夫人的原始的眾神崇拜很不合適。他一考慮了諸宗教代表所闡述的各自的論點,甚至派使節前往信奉這些宗教的國家,聽取他們的彙報。最後,弗拉基米爾拒絕了天主教,因為“我們在那裏看不到榮譽”;拒絕了猶太教,因為猶太人的上帝太不強大,無法使他們繼續留在耶路撒冷;還拒絕了伊斯蘭教,因為它戒肉禁酒,而他認為,“喝酒是俄羅斯人的樂趣。沒有這種樂趣,我們就無法生存”。因此,弗拉基米爾決定讚成東正教;他的使者們為在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看到的儀式而傾倒:“……我們不知道是在天空,還是在人間。因為人間沒有如此壯觀、如此美麗的景象,簡直叫我們難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