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從各遊牧武士所具有的內在優勢入手。其實,他們的日常生活就是作戰演習的不斷訓練。這些武士身穿毛皮衣服,外備新馬作為補充,能在極少休息、吃飯的情況下騎馬連續行軍幾天幾夜,他們將“閃電戰”引入13世紀的世界。據說,他們在匈牙利平原作戰時,三天走了270英裏。他們用皮袋裝水;皮袋沒有水時,又能充氣在遊泳渡河時使用。他們通常靠農村居民生活,然而,如有必要,也喝馬血、馬奶。從小學到的打獵技術,使他們能控製長距離飛奔的馬群。蒙古人最喜歡的戰術是假裝潰逃,這時,敵人很可能會一連好幾天追逐他們;結果隻能是受騙中計,遭到伏擊、全軍覆沒。其他戰略戰術還有:將樹枝拴在馬尾巴上,揚起灰塵,以及讓假人騎在多餘的馬上,給人以大部隊在行軍的假象。

蒙古人最基本的武器是大型混合弓,這種弓比英國人的長弓更具殺傷力,其穿甲箭能在60O內殺死敵人。這是蒙古騎兵使用的一種可怕的武器;他們能在騎馬飛奔時射出所配備的30支箭。其他裝備包括鋼盔、輕便獸皮盔甲、馬刀,有時還有一支帶掛釣的長予和一把釘頭錘。蒙古馬僅在空曠的牧區牧放,漫長的嚴冬裏沒有避寒之地,沒有幹草或穀物作為補充飼科。這雖使得它們體格不很高大,但卻非常能吃苦,且適應性強。“即使今天”,一位權威人士說:“在牧區用套索捕捉一匹蒙古馬,裝上馬鞍,不需要再喂食,能連續騎100多英裏,這是常見的事。但第二天就不能再騎這麼遠了,得將它放牧好幾天才行。”這對蒙古人來說不是什麼問題,因為他們戰時備有大批新馬,能按需要連續不斷地換著騎。

成吉思汗為遊牧民族傳統的技術增添了新的技能和裝備。這些技能和裝備,絕大多數是從中國人那裏學來的,其中包括強有力的石弩、攻城槌和坑道工兵;坑道工兵能將地道挖到城牆底下,然後用火藥把城牆炸掉。這樣,成吉思汗為無與倫比的騎兵射手增加了攻城武器;這種武器在攻占帶有防禦工事的城市時,是必不可少的。

蒙古人還是從事間諜活動和心理戰的能手。戰前,他們盡量收集有關敵人的道路、河流、防禦工事、政治和經濟狀況等方麵的情報。他們還派間諜散布蒙古勢力強大,任何抵抗都無濟於事的謠言,使敵人士氣低落。戰鬥中,他們采用殘酷的恐怖戰術,以削弱敵人的土氣。戰俘被迫站在隊伍前列向自己人進攻;而攻城時稍遇抵抗,便將全城居民屠殺殆盡。

最後,成吉思汗的偉大戰略獨具一格:他在進攻強大的帝國之前,十分注意征服他的遊牧鄰邦.他非常熟悉中國傳統的分而治之的戰略,或如中國人所說的,“以夷製夷。”過去,許多遊牧部落的酋長,因同時遭到帝國軍隊和敵對部落的進攻而被消滅。因此,成吉思汗的戰略是,首先聯合“所有住在氈製圍牆的帳蓬裏的人們”。

三、早期征服

即使具有軍事天才和精良的武器,如果不是恰好出現在適當的曆史關頭,成吉思汗也不可能成為世界的征服者。若在漢朝或唐朝,團結強大的中國能輕而易舉地製止他;最強盛時期的穆斯林阿拉伯人也能阻止他。然而13世紀初期,歐亞大陸的力量對比卻完全不同了。中國這時已分成三個小國:統治北方的金朝、控製南方的宋朝和西藏黨項人建立在西北的西夏王朝。中國的西麵,是建立在綠洲城市如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的基礎上的喀拉開國;喀拉汗國西邊,奧克蘇斯河畔,是穆斯林王國花刺子模,再往西就是巴格達的阿投斯王朝。但是,花刺子模和阿披斯王朝這時均處於衰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