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襲擊導致了具有深遠影響的大遷移。阿瓦爾人把日耳曼族的倫巴第八起到了意大利(568年);倫巴第人又把拜占廷人從亞平寧半島的大部分地區驅逐出去,從而粉碎了查士丁尼恢複原羅馬帝國的夢想。阿瓦爾人還迫使斯拉夫部落向南進入巴爾幹半島;斯拉夫人則把那裏拉丁化了的伊利裏亞人和達基亞人趕進了孤立的山區。新來的斯拉夫人作為農業勞動者,從此紮根於巴爾幹半島北部,被趕走的伊利裏亞人和達基亞人則湮沒無聞,直到近代,才作為阿爾巴尼亞人重新出現在巴爾幹半島西部,作為羅馬尼亞人重新出現在多瑙河北岸。因此,7世紀時,巴爾幹半島上的種族分布已形成現在的格局:希臘人在南部,阿爾巴尼亞人在西部,羅馬尼亞人在東北部,斯拉夫人則居住在從亞得裏亞海到黑海的廣闊地帶。

8世紀,加洛林王朝取代墨洛溫王朝,取得了一係列驚人的勝利,重新點燃起西方恢複帝國統一的希望之火。克洛維的繼承者們命運悲慘,他們被稱為“庸王”,即“一事無成的國王。“然而,身居“大宰相”要職、意誌堅強的宮相們卻維持著王國的團結。其中以查理馬特最為傑出。“馬特“意即“鐵錘”,他從714到741年,一直在幕後執政。他的最大功績是,在圖爾戰役中打敗了侵占北非和西班牙,並已挺進法蘭西南部的穆斯林軍隊(見第三章紹三節)。

馬特的兒子矮子丕平,不甘充任“一事無成”的國王的宮相,於751年廢黜墨洛溫王朝末代國王,創建了所謂的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以丕平之子查理曼的名字命名。查理曼是這一家係中最著名的國王,在765到814年的長期統治中,他不斷征戰,擴充疆域,征服了德意誌西北部的撒克遜人,打敗了匈牙利的阿瓦爾人,吞並了意大利的倫巴第人王國,迫使穆斯林退回到比利牛斯山脈以南地區。到8世紀末,其帝國已從北海擴展到比利牛斯山脈,從大西洋擴展到斯拉夫人諸國,查理曼成為西方無可爭辯的征服者。800年聖誕節,教是利奧三世為他舉行加冕稱帝儀式,以承認他的最高地位。據查理曼的書記和傳記作者敘述,加冕那天,集會的民眾大聲高呼:“生命和勝利,永遠屬於偉大上帝的受冕者,羅馬人溫和的皇帝查理奧古斯都!”

這一情景說明,人們仍抱有恢複帝國統一的夢想,但這也隻能是夢想。查理曼死後不久,來自南方、東方和北方的新侵略浪潮又淹沒了整個歐洲。在南方,穆斯林海盜和冒險者征服了克裏特島和西西裏島,襲擊了地中海沿岸所有地區,給海上貿易以嚴重破壞。在東方,來自中亞的另一支遊牧部族馬紮爾人,於895年到達匈牙利平原,他們仿效前匈奴人和阿瓦爾人,侵襲了周圍各國。

北歐人,即維金人的侵略範圍最廣,他們是與陸上遊牧民相同的海上遊牧民。維金人製造了一種船代替馬匹,這種船吃水淺,速度快、靈活性強。挪威的維金人正是乘這種船向西航行,到達冰島、格林蘭島和北美洲的。他們和從丹麥來的同胞一起,襲擊了不列顛群島和歐洲西海岸,甚至強行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劫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