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羅馬人迅速地接連蹂躪、並吞了馬其頓、希臘、小亞細亞的帕加馬、比希尼亞和西利西亞,然後是塞琉西王朝的敘利亞,最後,於公元前31年並吞埃及。羅馬人還以這一方式接管了東方諸後起的希臘化國家,不過在亞洲,他們僅在地中海沿岸一帶獲得若幹行省。整個內地則淪陷於帕提亞,因而帕提亞成為羅馬在東方的主要對手。當時,尤裏馬斯凱撒有很高的聲威,他(於公元前58一49年)征服了英吉利海峽與地中海之間的整個高盧。最後,公元1世紀時,羅馬開始對不列顛的長期占領,並在克萊德灣和福斯灣之間修築一道防禦工事,鞏固占領地。羅馬人在北歐的統治範圍大抵如此。

羅馬對待新獲得的行省並不象早先對待意大利同盟者那樣寬宏大量。元老院任命的諸行省總督隻要向羅馬本國送交大量的貢物、稅款、穀物和奴隸,就可以為所欲為。結果,引起肆無忌憚的剝削和敲詐勒索。西塞羅在以下控告中描述了總督蓋尤斯威勒斯在西西裏島(公元前73-71年)的惡政,這種惡政在當時是很平常的,並不罕見。他說:

通過新的、無原則的管理,從農民錢袋中榨取無數的金錢;對待我們最忠實的盟友,就象對待民族之敵一樣;折磨和處死羅馬公民,好象他們是奴隸一般;罪大惡極的罪犯可以用錢買得無罪釋放,而最正直、最誠實的人卻未予審問即被判罪、受到放逐;聽任設防港口和城市遭受海盜和冒險家的攻擊。讓西西裏士兵和水手、我們的盟友和朋友給活活餓死;尤使我們民族蒙受巨大恥辱的是,裝備精良的艦隊被擊毀,化為烏有。著名的古代藝術品,其中有些還是富有的國王們的禮物…全被這位總督劫奪、掠去。他不僅如此對待城市的雕像和藝術品,而且還掠奪最神聖、最受崇拜的聖殿;如果一個神,其神像的製作工藝超過古代一般水平,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那他就決不會留給西西裏人民。

羅馬本國幾乎和外部屬地一樣,受到這些政策的不利影響。意大利許多小農由於漢尼拔多次征伐所造成的破壞,以及戰爭期間長年在海外服役,而遭到破產。廉價穀物和成群奴隸又源源不斷地從征服地流入羅馬,故農民們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出賣給新的極其富有的階級。那些富人們急欲積聚大地產,因為在他們心目中,經營農業仍是有身分的人的唯一體麵的職業。所以在意大利,公元前2世紀時,為不在地主所有、由奴隸們勞作的大莊園不斷增加。失去土地的農民流入城市,住在肮髒的屋子裏,再一次與奴隸們競爭可能得到的工作。官方關心的隻是向他們提供“麵包和馬戲”,以免發生騷動。城市生活盡管也不安穩,但至少是令人興奮、有吸引力的。雖然詩人們大聲讚美鄉村生活的種種美好,可農民們自己並不這樣認為,仍繼續成群結隊地湧向當時的曆史學家薩盧斯特稱之為“公共廁所”的羅馬。

羅馬帝國在政治方麵取得的成果和經濟方麵一樣,也是苦澀的。早期的民主化趨向團元老院在海外指揮的戰爭節節勝利、其威望和權力大大增加而轉向相反方向。新的城市下層民眾也不再成為民眾政府的基礎,因為他們總是樂於出賣自己的選票或支持那些答應解脫他們困境的煽動者。此外,軍隊的性質也起了變化,成為一種破壞性力量。帝國的職責要求建立一支大規模的常備軍,征召有產者服短期兵役已不再能滿足帝國的需要。所以,凡是誌願當兵的皆可入伍,破產農民開始長期服兵役。結果,羅馬軍團由平民軍隊變為職業軍隊。現在,士兵們首先忠於的不是國家,而是他們的指揮官;他們指望從指揮官那裏分得一份戰利品和可供大家分配的土地。將軍們愈來愈開始把交給他們指揮的軍團看作自己的附庸軍,利用附庸軍來大發個人之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