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希臘移民和當地婦女結婚,因為亞曆山大本人就以身作則,娶了一名波斯貴族女子為妻,並於印度戰役之後,安排了3000名士兵和波斯婦女舉行大規模的集體婚禮。亞曆山大還招募波斯士兵入伍,他本人還穿戴波斯君主的袍服和頭巾,采用波斯朝廷的禮儀。雖然地統治下的居民多數沒有希臘化,但典型的城市基本上都希臘化了,都有選舉產生的地方行政官、議會和市民大會。一種新型的希臘語言即柯因內語成為整個中東的共同語。這種語言比古典時代的希臘語簡單,所以,那些已希臘化的土著學起來也比較容易。中東請民族中受同化程度最高的是小亞細亞的一些民族,它們已忘卻自己的本族語,操柯因內語。在其他地方,希臘的生活方式、娛樂活動、鑄幣和各種藝術也已為城市的上層階級所采用。

麵對這種情況,希臘人的世界主義日漸發展,他們開始尊重過去一直稱之為蠻人的外國人。早先,亞曆山大的父親菲力浦國王入侵亞洲,主要是受了希臘學者伊索克拉底的慫恿,想把亞洲諸民族“從野蠻的暴政下解救出來,置於希臘的保護下”。而亞曆山大死了幾十年後,情況大為不同,希臘的另一位學者埃拉托色尼撰文批評了那些“把人類劃分為希臘人和蠻人兩大等級”的人,他說:“較好的做法是根據善與惡來區分人類,因為希臘人中也有許多卑鄙小人,而蠻人中也可找到不少高度文明的人;隻要看看其政治製度極其完善的羅馬人和迦太基人即可明白。”到公元1世紀,希臘傳記作家普盧塔克聲稱,亞曆山大“是受上帝的派遣,來當所有人的統治者和調解者”,“他吩咐所有的人都要把居住地看成自己的祖國。……。

希臘文化的影響向東擴展到印度北部和阿富汗的大夏和粟特。如前一節所述,這些王國在滄亡於來自蒙古的遊牧部落大月氏之前,曾繁榮了幾乎兩個世紀。這些深入亞洲中心的希臘文化的前哨基地對周圍請民族產生了一種世所公認、範圍廣闊的影響。首先發生影響的是用高明技術製作的希臘硬幣,這些硬幣實際上導致了印度鑄幣的產生;接著是稱為《彌蘭陽王問經》的佛經(彌蘭陀即大夏的希臘國王,統治古印度西北部),它將希臘的對話體裁引入印度文學。在語言方麵,有許多希臘詞,包括馬嚼子、鋼筆、墨水、書和礦等單詞,被並入梵文。在科學方麵,也有一些希臘詞作為術語,被收入印度的星占學和醫學。

希臘文化對一個被稱為犍陀羅的宗教藝術流派有十分重大的影響。犍陀羅原是印度西北部一地區的名宇,該地區曾在希臘統治之下。犍陀羅藝術的主要作品是佛陀像和描繪佛經中各種場景的浮雕品。犍陀羅的佛陀像酷似希臘的阿波羅神,與印度其他宗教的佛陀像有顯著差別。前者是現實主義的,強調精確地表現人體解剖上的各種細節,如描繪各塊肌肉、添上胡子等。後者是理想主義的,更注重精神的表現而不是外表的相似。犍陀羅藝術傳入中國的情況,可以沿著早先由商人以及佛教朝聖者踩出的絲綢之路了解到。佛教雕刻在移植中國的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的自然,變得簡樸、抽象;但原先的希臘現實主義仍表現在如衣服的裙子一類表麵細節上。因而,希臘藝術風格明顯地影響了偉大的亞洲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