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觀念和製度的特殊性質將在以後專論各古典文明的章節中分析。本章餘下部分將考察這些文明的相互關係,也就是說,考察早期的歐亞核心區的實質。當時的歐亞混血人對各自文明的具體情況相互了解甚少,並未認識到這些文明是平行發展的。不過,他們肯定意識到,曆史的舞台正在擴大,生活愈來愈複雜,他們正受到大量的內外各種力量的衝擊。因而,希臘曆史學家波裏比阿在論述從公元前22O至145年清重大事件的曆史時說:“在今天這個時代,曆史可說已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意大利和利比亞發生的一切與亞洲和希臘發生的一切密切相關,所有各種事件,最終隻歸於一個結局。”
這一新的“有機整體”有兩個方麵表現得特別明顯,即使對當時的人來說也是如此。這就是地區間的商業聯結和文化聯結,即以下兩節的論題。
二、商業聯結
地區之間的物質聯結主要是通過商業,盡管商業並非唯一的途徑。這是一個不僅貨物往返各地,而且身懷技藝、攜帶植物的人們也四處漂移的時期。例如,有一封波斯統治者大流士寫給他手下一位總督的信可用來說明這一情況。這封信批準了將植物和樹從一個地區移植到另一地區的建議。信中寫道:“你提出將幼發拉底河對岸的果樹移植到亞洲更多的地方,以改善我的國家,這一計劃我很讚同。……”當時,交換的範圍有多廣闊,可由以下事實來表明。在這一時期裏,印度最先種養的棉花、甘蔗和雞傳播到了中國和西歐。中國在這些世紀裏第一次獲得了葡萄藤、苜蓿、細香蔥、黃瓜、無花果、芝麻、石榴樹和胡桃樹;作為報答,中國人將自己的橘樹、桃樹、梨樹、牡丹、杜鵑花、山茶和菊花傳給了歐亞其他地區。與此同時,技術方麵也發生了相似的交流。水車這一重大發明的傳播情況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西亞的第一部水車是在約公元前65年、本都國王米思裏代蒂茲統治時期誕生的,本都位於黑海南岸;中國的第一部水車是其後不久、約公元前30年製造的。這兩個日期靠得太近了,水車無論是從西亞直接傳到中國,還是從中國直接傳到西亞,都是不可能的;而隻能是由它們之間某一未為人知的中間發源地傳往兩地。歐亞各地區的這種相互影響和貿易有密切聯係,要不是地方貿易和長途貿易在古典時代的這些世紀裏達到全麵繁盛,毫無疑問,這種地區間的相互影響會小得多。
貿易的進行主要是通過穿越歐亞大陸中部的陸路和環繞歐亞大陸邊緣的海路。這兩條總的路線決不相互排斥,也不相互獨立。大部分貨物的運輸既靠陸路,也靠海路;通常是埃及和印度之間取道海路,印度和中國之間取道幾條陸路中的某一條。此外,各條陸路和海路均處於相互競爭的狀態;如果走某一條路線費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