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料中獲悉,村裏有座老橋,可到底在哪?我見地裏有老農在勞作,便上前禮貌地詢問。他倒也客氣,不厭其煩地為我解說,直到我弄清為止。不多時,我見到了這座保存得相當完好的石拱橋。橋拱高大,橋身略略傾斜,石縫間長著數叢青草。站在橋頂眺望,宛若置身一幅農村水墨畫之中。俯視水麵,浮萍東一團西一片,似乎要為河流織一條綠地毯。橋頭立有石碑,說明此橋名叫永安橋,建於明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年),已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麼說來,當年陳貞慧、陳維崧也曾在橋上憑欄遠眺,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
此一行使我對晚明士大夫多了一點直觀的認識。下回見到永祥,非得向他大肆渲染一番,好讓他心馳神往!
片刻之後,我推車離開。穿過村子時,我先後遇見一些在戶外漫步的村民,其中幾位顯然是外來的打工仔。興許這裏的房租便宜?回到馬路上,我開始返程。一路發現不少麥田倒伏嚴重,勢必導致減產。等我重新坐在自家的長凳上,天仍然亮堂堂的。白晝真是愈來愈長!
還沒坐穩,有人摁響了我家的門鈴。我趕緊跑去開門。啊,表哥!他拎著一個塑料袋走進來。和我爸媽打過招呼後,他亮亮袋子,說:“這些是我釣到的魚,送給你們。”
媽媽接過塑料袋:“你有沒有留點給自己?”
“留了。也給我娘老子送了幾條,養在車庫的水盆裏。”
爸爸問:“哪裏釣的?”
“下午同王雲凱去我朋友家的魚塘釣的。沒釣上來幾條大魚,小魚居多。”
我騰出位置讓表哥坐下來。他比一個月前消瘦了些,辛苦太甚!
“你的工作辭了嗎?”我問他。
“辭職書已經呈上去了。老板讓我做到這個月中旬。”
“公司的籌備工作怎麼樣了?”
“手續基本辦妥了。明天去看房子。”他邊回答邊站起來,“我回去了,有空再來。”
“坐一會再走。”媽媽挽留道。
“不了,我回去吃晚飯了。再會!”
媽媽把他送到門口,說聲“慢走”。我也追出來,朝樓下喊:“表哥,有空來玩!”他應了一聲,腳步聲漸行漸遠。
晚飯過後,我回書房上網,一下子瞠目結舌:滿屏幕的照片,一拉到底都沒結束!又見大家的瘋狂刷屏!隨意瀏覽一遍,結果看到了徐永祥和親友野外吃燒烤、倚堤欄眺望太湖的實況影集。瞄了幾眼底下的評論,原來地點在離太湖寸步之遙的竺西濕地公園。見我在線,張毅找上門來。我們攀談了一會,暢所欲言。他說,一味教育和他人合辦以來,業務拓展順利,盈利水平不錯,可以放心交給委托人代管了。至於赴日準備,一切非常順利,已進入尾聲。
道完再見後,我拉開抽屜找東西。無意中,翻騰出一個檔案袋。倒出袋裏的材料一看,竟然是以前工作期間歸納整理的人事資料!有張紙上寫著:“關於報考人力資源證的要求”,後麵列著幾項內容。將近兩年沒動過這批資料,相關的知識幾乎全光了。哼哼,人事工作!那些辛酸的往事,你難道忘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