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需要一個咒語,一個不需要很複雜,更不需要別人理解,但是隻要不停地念著,就不會弄丟了自己的咒語。
我不記得自己為什麼會選擇“瑪麗安”這三個字。我想這並不重要。即使很久之後,這三個字開始不再被我成長後的審美觀所喜愛,它也始終刻在我的腦海裏。
餘周周心裏有一個從未離開的小女俠。而瑪麗安,則是我內心想要成為的人。一 開始,它隻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後來開始有血有肉,隨著我的成長,這三個字所代表的內涵愈加豐富。
瑪麗安是一個講故事的小姑娘。
瑪麗安是遠方,是自由,是無限的驚喜,是從來不會被框定的未來。
我其實非常羞於向別人描述這個我根本描述不清楚、卻非常輕易就能讓你們誤讀的“瑪麗安”,回頭看我上麵剛剛寫下的那幾行字,我發現,我對瑪麗安這個概念的敘述完全跑偏了。
但是沒有辦法,我盡力了。
它本來就不是為了讓別人理解而準備的。它是為了讓我自己能夠理解我自己。
我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快樂和悲傷、堅持與放棄、每一次抉擇,我都會在心裏默念這三個字。
它是我印在心上的標簽。
所以請你讓我成為瑪麗安。
我想要成為瑪麗安。
…………
我站在雪中麵對著木牌,從講台前和酒桌邊,從十一歲的課堂上穿越回來,種種措辭和情緒在腦海中碰撞,筆尖毫不猶豫地寫下了這句話:“親愛的神明:我會成為瑪麗安。”
我會成為瑪麗安。
我不求你幫我。我隻希望,當我剝離了一層層包裹著的欲望,你能看到我真正的野心。你是一個小小的地藏菩薩,你一直坐在這裏,看見過高樓拔地而起,看見過大廈倒塌傾頹,閱讀過無數人的許願卡,看他們頭頂形形色色的渴望在街上來來往往,看他們相聚又分離、得到或失去。
2版後記你見證過太多,我希望你見證我。
8 年的12 月31 日就這樣過去了。
9 年的12 月,《你好,舊時光》首次出版。
9 年12 月到2 年,它經曆了幾次加印、再版,也讓我經曆了官司風波。
如果你看得夠仔細,你會發現,8 年12 月31 日,那個抬頭去看雪花的瞬間,也在1 年被我從記憶裏小心地拿出來,放在了《你好,舊時光》的番外篇《藍水》裏麵。
2 年,它再次以嶄新的麵目出現在你們麵前。
我從來不知道一本書會這樣改變我的人生,但又覺得一切是順理成章的。我的小小瑪麗安已經等了我許多年。這許多年中,我曾經被別人的光環晃瞎了眼,妄圖去成為一個踩著十厘米高跟鞋背著筆記本電腦今天法蘭克福明天紐約證交所的精英女性,卻發現自己實在不是這塊料;也曾經因為成人世界的醜惡麵目與赤裸裸的不公平氣悶得號啕大哭恨不得自己的親爹是李剛……我做過許多荒唐的事情,走過的彎路糾結成一圈又一圈。
不管怎麼走,瑪麗安都在路的盡頭等我。
過程比結果重要——世界上可以有無數人對這句話提出反對,運動員、高考生、談判代表,以及和死神賽跑的主治醫師——然而作為一個作者,我對這句話的熱愛超乎你的想象。
做錯事,走錯路,愛錯人……“錯”對我來說都是不存在的。
對一個講故事的人來說,生命的過程就是結果。
我曾是那樣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做一切事情都要留足後路,所以才去學自己並不喜歡的經管,因為好找工作,所以才沒有在少年時期破釜沉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沒保障”。
我就這樣成了一個“對得很乏味”的人。
對瑪麗安來說,這才是“錯得太離譜”。
上一次再版的時候,我寫過一篇後記,那篇後記可以說是送給所有患過幻想症的朋友的。
但是這一次,請允許我自私地將這篇散亂的後記送給我自己。
我知道作為一個小說作者,我並不算天賦異稟,而且也沒有足夠努力。但是我知道,我已經做到了第一步。
因為《你好,舊時光》,我有機會重新成了一個講故事的人。我熱情地去生活、去了解人、去聽故事。我從來沒有這樣自由和愛自己,因為我正在做一件讓我快樂的事情。
我重新站上了小學五年級的那個講台。
當然,我的野心不僅這一點點。
可我相信世界這麼大,我的野心再大,它也一定裝得下。
八月長安2 年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