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褒家有女初長成(1 / 2)

且說周宣王退朝後,帶著虢石父、尹球、祭公及一班隨從正飲酒撒歡,還沒進入狀態呢,趙叔帶就進宮進諫了。

這趙叔帶在國內人緣關係比較好,好多王公大臣與他關係匪淺,在諸侯國的交往也十分廣泛,尤其是國舅家齊國,齊國當時是個大國,國君是幽王舅姥爺,整天板著個臉,像剛出茅廁的鞋底,幽王有點怵他。就耐著性子聽趙叔帶陳說三川震與岐山崩的利害關係。

聽完了,還沒等周幽王發話呢,旁邊的虢石父就耐不住了,大聲嗬斥趙叔帶說:“大膽趙叔帶,危言聳聽,恐懼君王!我大周朝定都鎬京,而今四海升平河清海晏,民豐物阜天下太平,那岐山是先祖生活過的地方,如今是一個又破又小、沒有發展前途的鬼地方,就好比你穿爛了的破鞋,扔了就扔了,你還心疼嗎?我看你很久以來都不向王上說好話,是有輕慢王上之心吧?”

趙叔帶聽虢石父這一番胡攪蠻纏,心裏難受,在王麵前不好發作,隻好說:“任憑你怎麼說吧!我對王忠心耿耿,對大周披肝瀝膽!”

虢石父說:“別在這裏大言不慚,你是不是借地震山崩之事來毀謗王上,借機來妖言惑眾,迷惑聖聽?”

又轉身向周幽王行禮道:“望王上明察。”

周幽王大加讚同說:“虢愛卿所言極是。”

於是下旨:“將趙叔帶驅逐出朝,貶官為民,不再錄用!”

趙叔帶說:“子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俺老趙走也!”(此時孔子還未出生,說子曰隻是引用《論語·泰伯》中的一句話。)

是夜,趙叔帶攜家帶口,舉家搬遷到晉國去了。他這一去可了不得,後世將有更加精彩的故事上演,比如晉國後來的大夫趙衰、趙盾,再後來流傳千古的趙氏孤兒,都出自趙叔帶一脈,此乃後話,日後再寫。

且說趙叔帶有個好朋友叫褒珦,是褒城之主,即褒國國君,也是周朝的士大夫,是個身兼數職的人物。咱來簡單地介紹一下褒國,褒國地處今天的陝西省漢中市勉縣褒城鎮一帶,立國國君是大禹的兒子,是夏朝開國國君夏啟的兄弟,說來也是頗有曆史淵源的。褒珦褒氏姒姓,也可以叫作姒珦。

當褒珦來到鎬京城時,想找他的好朋友趙叔帶聊聊天,到了趙府門口,見大門緊鎖,旁邊有人告訴他說,趙叔帶已經被周幽王驅逐出朝野了,現在已經不知去向,估計是朝晉國方向去了。

褒珦一聽這個,腦袋馬上嗡嗡作響,叔帶可是個忠臣啊,王上為啥要趕走他呢?如果說叔帶去了別國,憑他的能耐,一定會身居高位,並且大有作為,他日若為難天子,那可就棘手無比了,我必須得進諫天子,務必要把叔帶請回來。褒珦又打聽了一下趙叔帶被驅逐的來龍去脈,就急忙進宮向幽王進諫。

褒珦諫曰:“王上您看岐山一帶山崩地裂,自然災害頻發,您不考慮安民賑災,有忠臣賢良為您分擔解憂,您不思量著聽從逆耳忠言,而把大好的忠臣給趕走了,這樣一來,國家有啥事了,誰還敢給您提建議啊?這麼下去,忠臣良將都會因此而心寒,使得朝堂之上人才空虛,長此以往,國家將要滅亡了啊!”

褒珦這個二百五,完完全全的愣慫一個,說話也不知道含蓄委婉點,隻戳戳的就這麼來一下子。連幽王身邊的虢石父、祭公、尹球都驚得目瞪口呆麵麵相覷。

周幽王聽得勃然大怒,馬上就要把褒珦就地正法。幸虧旁邊虢石父與褒珦有舊,勸解了幽王一會,才得了個打入天牢,秋後問斬的結果。

從此以後,周幽王朝中大臣,稱病的稱病,告老的告老。太史伯陽父也過世了。朝堂之上,全是些奸佞小人在把持了,周幽王便開始更加變本加厲的尋歡作樂了。就有人建議廣納美女,以充實後宮建設周幽王求之不得,樂此不疲。一時間,選美入宮之事開始風靡全國。

這褒珦一入獄,褒城內褒家人可就忙活了,幸虧褒家與當朝王上身邊紅人虢石父有關係,不惜一切上下打點,才被幽王免了死刑,但是照押不放。

褒國因有國君在押大獄,上下打點頗費財帛。偌大一個國,竟然被幽王身邊那些奸佞小人折騰得入不敷出捉襟見肘。

轉眼三年,褒珦之子褒洪德因為父親褒珦之事,沒少付出,眼見這府庫日漸空虛,如果再這樣下去,別說打點上下,就怕連吃飯都成問題了,褒國已經有人小聲議論這樣做值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