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鎬京城內兒歌聲(2 / 2)

公元前789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北方的少數民族薑戎部落來犯,聲勢浩大,攻城略地,燒殺搶奪,邊疆民眾苦不堪言。周宣王舉全國之兵去狙擊,在千畝(今山西省介休市一帶)這個地方拉開了陣仗,結果出人意料的是周宣王大敗而歸。

周宣王心裏麵的這個鬱悶啊,簡直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了,我貴為天子,卻打不過那些茹毛飲血還未開化的蠻夷野人,我要是出不了這口氣,真的就會把我給憋死了。不行,我得報仇,我貴為天子多兵將,我卷土重來未可知,我得用盡一切辦法把那些野人給辦了。

於是,周宣王就要去太原料民,這太原並不是今天的山西省省會太原市,而是指有高大險峻山塬的地方。也是,近處山底下的能打仗的打仗打完了,現在開始瞄上山上的了。料民者,其實就是盤庫存,盤點一下家底,看看人口、車馬、錢糧、草料等有多少,以便征調起來再打仗。

周宣王料民之前,就有太宰仲山甫提出反對意見,但是周宣王報仇心切,根本不聽。還是去了。

周宣王太原料民回來,歸心似箭,督促著車夫快馬加鞭,終於在天剛擦黑就進城了。

鎬京城內自是熱鬧非凡,最歡樂的就數那些無憂無慮的兒童們,但見他們五個一組十個一堆地追逐奔跑嬉戲打鬧著。周宣王看著這些兒童們,心中不由得泛起陣陣希望,祖國未來打仗還得需要你們,你們現在給我好好地長著吧。

突然間,不知道從哪個兒童堆裏傳出了一陣歌聲,緊接著全城的兒童們都跟著唱了起來。唱的是

“月將升,日將沒。檿弧箕箙,幾亡周國。”yanhujifu

周宣王聽了大驚失色,是誰教這幫小孩唱這麼不吉利的歌的?就匆匆忙忙地進了王宮,剛一坐定,就吩咐手下侍衛:“去,抓幾個唱歌的小孩過來,我要親自審問審問。”

侍衛們去抓小孩,小孩看見有人來抓他們,即刻不唱歌了,“哄”地一下全散了,跑了個無影無蹤。那些侍衛們不愧是王身邊呆過的人,身手也利索,到底是抓住了一大一小兩個小孩,帶到周宣王麵前。

一般人一輩子都見不到天子一麵,就連金庸裏麵還有個人物叫慕天顏呢,更何況兩個小孩,見天子一麵何止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那小的一個被侍衛們像抓小雞似的一提溜,朝天子腳下一跪,早就嚇得渾身如篩糠般地瑟瑟發抖。

那大一點的倒是稍微鎮定一點,說:“三天前的傍晚,有個穿紅衣服的小女孩教我們唱這首歌,不知怎麼一下子就傳遍全城了,全鎬京城的小孩都會唱這首歌了。”

周宣王問:“那教你們唱歌的小孩是誰?住在哪裏?”

小孩說:“那紅衣服小孩我們也不認識,她教會我們唱歌後,就走了,現在不知道去哪了。”

周宣王聽了,默默呆坐了良久,不知在思考著什麼,最後揮手讓侍衛們放了小孩。隨即下了一道口諭:“但凡日後,如若有誰家小孩再唱這首歌,連同他們的父母兄弟一起治罪!”

口諭即刻執行下去,如有違者,就地正法!

這麼一來,小孩們是不敢唱這首歌了,但周宣王心裏,就像丟了五毛大洋似的有點難受。

第二天早朝,群臣參拜禮畢,又處理了一些君王不在朝時的一些政事。周宣王把兒歌的事告訴了大臣,讓大臣們發表一下意見,看看此兒歌包含了什麼意義或征兆。

有大臣說:“檿,是山桑木,可以用來做弓,弧就是弓。箕,就是箕草,可以用來編織箭袋。箙,就是袋子。依臣愚見,國家恐怕有刀兵弓矢之變。”

太宰仲山甫本來就不讚同周宣王去太原料民,就借機說道:“弓矢是戰爭用品,隻要弓箭射出,戰場上必然就會有人命隕落。如今大王您去太原料民,打算再次發兵,報千畝兵敗之仇,如果說國家連年征戰,需要舉全國之力養戰,這樣會導致國力衰弱民不聊生,長期下去,國家怕是會有滅亡的危險啊!”

周宣王聽了,嘴裏不說,心裏默默地點頭,已經有了放棄太原發兵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