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敗之後的士馬爾卡登聯盟被迫跟皇帝於1548年簽訂《奧格斯堡宗教協議》,同意恢複天主教在宗教改革前所享有的地位。對於那些冒險吃螃蟹的新教諸侯來說,這些年就像是黃粱一夢,醒來一看發現兩手空空,真的應了那句話:竹籃打水一場空。而皇帝在虐了不聽話的小弟們之後,誌得意滿地拍拍屁股走了,可是現在主角光環照耀的皇帝陛下絕不會想到就在四年之後,他會被同樣的敵人打敗,並且被迫同他所認為的天主教叛徒簽訂新的條約,絕不會想到會在7年後黯然退位。
在1548年打敗新教同盟之後,皇帝決定趁熱打鐵,盡快讓新教滾蛋,於1550年頒布了詔令,宣布要取締宗教改革宣傳品,誰要是不聽話,誰就是破壞社會治安和國家秩序,誰就是和我過不去,誰要是和我過不去,那就要倒大黴。皇帝企圖通過限製新教這件事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力,我們知道,當時的德國雖然說起來是處於一個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但是政府對全國的統治力非常弱,當時的皇帝在諸侯們看來也是諸侯中的一個,說出的話也就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管事,出了自己的地界,人家聽不聽可就看人家的心情了。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實現心中“世界天主教帝國”的夢想,卡洛斯決定借此機會,趁機攬權。
當卡洛斯的詔令一出,諸侯們就炸了窩了,新教諸侯們心想你丫的奪了我到嘴的肥肉也就罷了,現在居然還想攬權,真是得寸進尺阿,也不怕胃口不好撐死你。而天主教諸侯們則就是衣服被殃及的池魚的心態了:我又沒招你,有沒惹你,我老老實實的你還找我的麻煩,泥人還有三分火氣呢,真當老子是病貓阿!就在諸侯們蠢蠢欲動的時候,法國也趁機摻和了一腳,慫恿他們:你們就放心大膽的上吧,你們不行有我呢。就這樣,新教諸侯、一部分天主教諸侯和法國就聯合在了一起,在1552年,聯盟準備發兵,可能是1548年把新教諸侯們打得太慘,以至於讓諸侯聯軍竟然不敢宣戰而是選擇了偷襲,皇帝陛下失敗了,敗在了卑鄙的偷襲之下。
失敗了的皇帝陛下仍然不想同新教貴族們妥協,他想作為一個士兵戰死在沙場,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殉道,可惜他是皇帝,現實的事物束縛了他,讓他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可能這時的卡洛斯真切體會到自己並非可以無所顧忌地做任何一件事。既然卡洛斯不能戰死沙場,他現在就不得不麵對一件迫在眉睫的事:談判。戰爭已經打輸了,總得跟對麵商量商量吧,他是實在不願看到諸侯和法國勝利的嘴臉,於是派出了他的弟弟費迪南進行談判,這裏插一句,這個費迪南,就是之後的皇帝:費迪南二世。
費迪南與諸侯們重新簽約,地點還是選在了奧格斯堡,新簽訂的《奧格斯堡宗教和約》使得新教取得了和天主教相同的地位,各個諸侯有權自行選擇自己國內的宗教。在和約簽訂之後,曾經放出豪言“在我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的一代雄主卡洛斯終於受不了這個打擊,不久就宣布退位,將廣大的領土分別分給了自己的兒子腓力和自己的弟弟費迪南。《奧格斯堡宗教和約》暫時緩和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矛盾,但這究竟是黎明的曙光,還是暗夜中一閃而逝的流星?時間終會揭開這神秘的麵紗。
PS:下一章會將宗教改革中路德改革以外的改革活動,如加爾文教派、英國宗教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