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常山為中心的河北義舉,旁有顏真卿配合,西有哥舒翰為幹城,一時轟轟烈烈,幾乎波及到範陽。
安祿山驚恐不安,為了確保大本營及退路的安全,命令史思明、李立節率騎兵萬人返擊博陵、常山。飛信蔡希德領兵萬人,從河內北擊常山,與史思明成夾擊之勢。
也正是在這種感覺到威望與號召力不足,安祿山才會急於稱帝,他此時建國,除了滿足政治野心,更重要的是給部下昭示前途,使他們努力效命,攪亂天下人心,加大對唐廷的離心力。
顏杲卿的兒子顏泉明押俘虜入京啟程前,張通儒的弟弟張通幽向顏杲卿請求:“我兄弟現在敵人手中,請允許我和泉明同行,以解救我的家族。”
顏杲卿憐其哀情,予以同意。
押俘隊晝行夜宿,途經太原。太原太守王承業聽取了張通幽的詭計,強行將顏泉明扣押下來,並且篡改奏章,將功勞貪為己有,並充滿詆毀顏杲卿之辭,另外遣人押俘入京,他做賊心虛,自然是希望顏杲卿死了才好。
李隆基看到三個戰犯被押解來京城,信息之下授王承業為大將軍,給他的部將數百人都晉升了官爵。
顏杲卿並不知道這個情況,一邊布置城防,一邊等待援軍。
起義的第八天之後,史思明、蔡希德引兵直撲城下,發動了攻勢,城中少兵缺糧,力不能支,顏杲卿遣人向太原太守王承業求救,但是如泥牛入海,始終杳無音信。守軍苦戰力竭,城被攻陷,萬餘人橫屍街巷,顏杲卿被擒,押往洛陽。
李隆基在查明王承業冒功之事後,立刻將王承業跟張通幽處腰斬,並且派遣使節來授顏杲卿為禦史大夫、太常二丞。但是朝旨未到,常山已經失陷。
安祿山親自出麵,審訊顏杲卿,道:“你以前不過是範陽的一個戶曹,是我保舉你為判官,沒幾年升為光祿、太常二丞,常山太守,我有何負你,你卻要謀反?”
顏杲卿反唇相譏,痛斥道:“你本是營州牧羊的羯奴,天子提拔你為三道節度使,恩寵無比,有何負你,你卻要謀反?我世代為唐臣,蘆葦都是唐廷所給,雖出於你的保舉,我豈能隨你謀反?我為國討賊,隻恨未能斬你,怎說是謀反!臊羯狗,何不快快殺我!”
安祿山被激怒了,命人將他縛在橋柱上肢解,把他的子侄采取受阻,剁成肉臠。
顏杲卿死了,史思明攻破常山之後,又引兵進攻歸唐各郡,每下一郡,他都命令士兵屠城,換取本軍守將。漸漸起義被撲滅的趨勢。顏杲卿的兄弟顏真卿在河北成了反安的代表,也是唯一眾望所歸的人物。
顏真卿不負眾望,在河北挑起了起義的大梁,河北局勢漸漸偏向於唐廷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