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如洗,萬裏無雲。
祭禮所在處,是陳家內院後方六十丈外的曬穀場。
在剛剛搬至南河慶陽的時候,陳家的人丁並不興旺,一部分是因為朱洪武的打壓,族人四散奔逃,失散了不少,另一部分,則是在搬遷的過程中流失的。
初臨此地的時候,陳家人的生活舉步維艱,一切生存之需,都要從頭開始。
本來養尊處優的陳家人,迫於生活,也無奈都開始躬耕自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幹活的同時,也順帶著勤練武藝。
索性陳家人後來也自嘲是莊家把式,事實上,陳家家傳之學裏,涵蓋陰陽五行八卦等自然哲學,藏有太多道門的影子。
這曬穀場,顧名思義,就是陳家先輩們晾曬穀物之處。
雖然荒棄了多年,風雨侵蝕,但依舊保存完好。
連枷簸箕,穀板石臼等物一應俱全。
正中間是一個巨大的石磨,上麵放著碾子,連接碾子的木頭連杆年深日久,早已損壞,徒留孔洞。
曬穀場占地麵積極大,鋪以平整青石。
此刻,陳家子弟著裝莊重,神色嚴肅。
除開重要的支脈子弟,陳家戒律堂、內務外事等處的長輩,則是立在隊伍的最前方。
供奉桌案,鮮果米麵裝盤放在兩側,香爐擺放在正中。
三根大香煙氣嫋嫋,桌案裏側,是陳家先祖的靈位。
“……晉城世德,祖閣流光……”
“仁澤濟世廣灑善緣……”
立在桌案前的陳畫冬,神情肅穆。
相對於支脈的人頭攢動,主脈單傳,僅剩下的陳畫冬,陳描夏兩個人,顯得勢單力薄。
站在支脈前,一眾老者眼中,皆藏著意味不明的神色。
這些人各擔族中的要職,就像不同的構件,維持整個陳家的運轉。
一個頭發花白,形狀老邁的老者,聲音渾濁地說著祭詞。
觀禮席中,張庶成與顧遠四人,一早就來到了此處。
張麗依舊神色清冷,坐在洛寒的身側。
紅裙及地,栗色長發稍顯有些亂,像是靜謐的瓦爾登湖,被衝天而起的飛魚,拍打出的波紋。
顧遠與張庶成正襟危坐,遙遙望向立在供案前的陳畫冬。
“陳姑娘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年紀輕輕,能將這偌大的陳家,打理的井井有條,真是不容易。”
張庶成笑嗬嗬道。
“如果她懂得分寸,知道進退,會更好些。”
顧遠隨口道,臉上看不出什麼表情變化。
張庶成見他這表情,不由心中一動,笑道:“顧先生說的不錯,她雖然能力不差,終究還是女流,格局氣量肯定都有欠缺。”
他頓了頓,才接著道:“不過若是陳姑娘能得貴人襄助,日後必定成就不凡。”
張庶成試探了一下顧遠的心思。
顧遠沒有答話,微微眯起視線,旋即又收回了目光。
“顧兄,別來無恙!”
盧文釗跟在父親身後,遠遠就看見坐在前席的顧遠,不由有些意外。
顧遠聞言,亦是回過臉來,四目相對,兩人顯然都沒有想到,會在這裏偶遇彼此。
“盧兄!”
顧遠站起身,微微拱了拱手。
“想不到能在這裏遇到顧兄,真是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