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登箴,暹名乃參、號通興,是吳宣烈伯爵的長子、宋卡城主吳綿公爵的長孫,1854年生於宋卡的檳榔村。
吳登箴從小就是一個勤奮好學、心靈手巧的人。他跟長輩學習了有關天文地理、木工、冶金、醫學、射擊和航海知識。
1864年,十一歲的吳登箴當了拉瑪四世國王的禦侍。在曼穀值勤兩年之後,國王批準他返回宋卡。
1869年十六歲時,國王昭封他為子爵,爵號鑾威塞博地,兼任宋卡副城主,並授予土地一千萊。
1873年二十歲時,他在父親吳宣烈侯爵建造的櫟樹崗佛寺出家,拜釋定方丈為師。
拉瑪五世國王(朱拉隆功)在1888年來宋卡視察的時候,宋卡吳氏七世城主吳寵(乃寵)剛剛去世不久。國王隨即任命吳登箴為侯爵,爵號丕雅威遷奇裏,在宋卡城主缺位的時候,授權吳登箴為宋卡政事監理,並授田地一千五百萊。
兩年後,拉瑪五世國王任命吳登箴侯爵為宋卡城主,可擁有土地五千萊,管轄乍納城和提帕城,以及沿海七個馬來城邦所屬各城。
1896年,拉瑪五世國王實施行省製,洛坤府合並洛坤、宋卡、博他侖和七個馬來城府組成洛坤省,省政府設在宋卡。國王任命叔衝公爵為省長,吳登箴侯爵為副省長兼任宋卡府尹。
吳登箴侯爵心地善良、光明磊落、慈祥正直、善惡分明,與官員和同僚之間關係融洽。他協助省長工作,出謀劃策,使得省城宋卡發展迅速,成為同類城市的學習楷模。
1900年,吳登箴升任不管事省長,榮獲禦賜三級白象勳章。次年他改任宋卡政務監督,年俸八千銖,是南方省府級官員中最高的俸祿了,體現了國王對他的特別恩賜。
吳登箴侯爵在任期做過一些社會穩定和經濟建設的大事。
他曾帶領民兵成功剿滅了宋卡湖周邊日漸猖獗的土匪和海盜。
由於時局不夠穩定,吳登箴(乃參)侯爵獲得國王的授權可簽發處決令。據此,他經常親自簽發死刑命令處決罪犯,這對在邊遠地區製造動亂的土匪和叛軍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
他還協助祖父吳綿公爵設計和修建了一條從省政府到海邊廉鬆村的道路,長約2公裏。拉瑪五世國王從爪哇訪問歸來取道宋卡時,首次經過此路。國王很是讚賞,賜名“威遷箴路”。至今這條道路依然路況良好。
吳登箴侯爵心靈手巧,業餘時間喜歡製作各種精美的工藝品和裝飾品。他在家裏的工作室有各種工具和機械設備,閑暇時經常製作金銀首飾、牙雕木雕和手杖雕刻等,呈獻給國王、各級來訪的官員和朋友。
吳登箴侯爵(乃參)在1904年因病去世,享年五十歲。他的過世標誌著自吳讓侯爵開始的納宋卡家族統治宋卡的結束。在過去的一百二十九年來,在鄭信王到拉瑪五世的當政時期,納宋卡家族像諸侯國那樣每年向暹羅國王進貢金銀財寶。
吳讓侯爵的後裔,由拉瑪國王賜予泰語姓氏:素旺奇裏、納宋卡和羅差那哈丁等,但他們仍然保留著他們的漢語“吳”姓。至今,納宋卡家族協會每年的一月份在曼穀舉行家族聚會。三月底,在他們故鄉的宋卡有相當於中國的清明祭祖活動,參加活動的親族們都在衣服的口袋上印有一個很大的“吳”字,在台上主持祭祖儀式的僧侶,也會手持一個寫有“吳”字的牌子。
吳讓的好多後人,至今依然在泰國的政界、軍界和學術界擔任重要職務,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
吳登箴侯爵的四子阿南達·頌巴伯爵有兩個兒子,他們都是泰國曆史上的重要人物。長子瑪那瓦拉乍社維侯爵擔任過議會主席,1947—1974年間是拉瑪九世國王普密蓬·阿杜德的攝政王。幼子斯裏他瑪提貝公爵擔任過議會主席、司法部長、外交部長和樞密院主席。吳登箴的一個侄子斯裏探瑪貼巴公爵,擔任過三屆政府的樞密院主席,以及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議長、製憲會議主席和司法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