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想好了(1 / 2)

即使已經提前搗過了,但麻裳一貼上肉,仍會有輕微的刺痛感,就像被筍殼毛紮了一下。

筍殼毛……

韋團兒忽然就想起了那個躲在筍殼堆裏嚇唬人的毛孩子。

“也不知他今年發育得如何了?有沒有胸肌了?快讓師叔我摸摸!”

她學著《東成西就》裏周伯通的腔調,在腦洞裏悄悄的演起了小劇場,給自己找找樂子。

“拿著。”

就在這時,祖父忽然遞了一個小釘耙給她。

盡管小釘耙的外表挺可愛的,和天蓬元帥所用的正版的九齒釘耙不一樣,但她突然就沒有任何樂子可找了,滿心驚恐的想道:難道是要讓她刨土挖地?可她不會啊!要怎麼做,才能顯得很熟練,不像是手生的樣子?才不會被人笑話?

沒過多久,她就知道自己是想多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一行人扛著農具,身穿麻裳,浩浩蕩蕩的走出了家門,來到田間,然後作乖巧狀站成了一排,看祖父姿態優雅的揮起了鋤頭,聽祖父語重心長的念起了李紳的《憫農》。

此情此景,著實是有情懷有質感的,滿溢著憶苦思甜的味道,很有教育意義。

但祖父鋤地的手藝……

就一言難盡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祖父揮鋤的姿態依然優雅,吟詩的語氣依然沉重。

而他腳下的泥土隻讓他手中的鋤頭搗騰出了一個淺得不能再淺的小坑,遠遠比不上蘇家小郎君當日挖的陷阱深。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棵子。四海無閑田,農夫尤餓死。”

去年很少歸家的玉樹大兄弟在今年是回來得格外的勤,每次都不忘帶上大包小包的特產和零嘴,成功的籠絡住了家裏幾個小丫頭的胃,使得她們都不像以前那樣怕他了,不敢和他親近。

此刻,他極其斯文的往小坑裏撒了些種子,又環顧四周,用如出一轍的沉重的語氣念起了《憫農》的另一則。

“嘶……”

袁氏表情扭曲,嘴裏忽然發出了疑似牙疼的聲音。

嫁過來以後,她覺得韋家什麼都好,就是這一點不行老端著讀書人的架子,動輒拿詩詞來教育人,感化人,真是太酸了,簡直要把她的牙都酸掉!

“北場芸藿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韋臨風麵帶微笑,拿小壺往坑裏澆了點兒水,用右腳踢了些泥土過來,把坑填上,然後頗為自得的念道。

啊,氣氛總算不那麼苦大仇深了!

一直在暗中留意眾人表現的韋團兒至此終是悄悄的鬆了一口氣。

反正不用真的下力氣去做農活,同時也沒有種田文女主的命,那她何妨不好好的放鬆一下身心,當個合格的觀眾就行。

“夜半呼兒趁曉耕,老牛無力犁難行。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穀自生。”

王氏原本好端端的在仙姑那兒惜福養生,昨日是被倆兒子強行‘請’回來的,便繃著一張不怎麼高興的臉,一邊趕牛,一邊念道。

咦?

她居然也能背詩,而且挺通順挺流利的,沒有結結巴巴的忘詞?

韋團兒微訝。

但其他人都是麵色如常,似是不覺得有什麼好奇怪的。

“赤日炎炎……那個像火燒,,田裏禾苗……燒枯焦。那個農夫心裏……亂糟糟,財主老爺……把扇子搖。”

袁氏就背的很艱難,很磕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