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二十歲就死了,卻到八十歲才埋(2 / 2)

一部分是支持李斌的說法,覺著他說的確實有道理,當中可能也有不少李斌的腦殘粉在助威呐喊。這部分人很是附和,並且在下麵評論道:“我們這一代讀的書不多,但是為了生存而拚搏,每天累得倒下頭就睡,也不懂什麼是孤獨。到了你們這一代,讀的書比我們多很多,學的知識也要多很多,但是就是有些吃不了苦,缺少了點幹勁,娛樂至死。”

不少人都覺著現在年輕一輩的孤獨就是自己的矯揉造作,活的比上一代好,家裏的負擔也要小很多,卻總是喜歡感慨人生的不如意。像他們在這個年紀的時候,每天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考上一個好大學,或者是為了未來去奮鬥,簡單而又純粹,沒有這麼多的想法。

但是另一部分就很反對這些人的看法,我努力工作,我也很上進啊,但是我就是感覺不論什麼時候,不管在哪裏,孤獨感就像是影子一樣揮之不去。有時候一個人加班到深夜,抱著文件隻想哭,但是還是要把工作完成,哪怕你昨晚哭成狗,領導看的還隻是你完成的任務。

哪有人真的在乎你,頂多一句“辛苦了”,第二天繼續重複著昨晚單調的加班生活,一天又一天的活成了自己的影子。這一部分基本是代表了現在的年輕人的心聲,努力,付出很少得到回報,一個人,孤獨。這一部分支持李憶的聲音有些站了上風。

就連李憶都沒有想到,因為他的這一首歌,竟然能夠引起幾乎是兩代人的爭論,關於生存狀態話題的探討。

其實在李憶看來,歌曲的最大張力就在於他唱出了人們的心聲,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和震撼。如果非要解釋這首《梵高先生》所吐露出來的內涵的話,反倒是有些沒有必要。

一萬個人裏有一個人喜歡這首歌,或者說除了自己隻要還有人喜歡,李憶就覺的他沒有白唱,即使說除了自己沒有人喜歡,那他也沒有白唱,因為他喜歡。

喜歡就夠了,沒有必要去在乎那麼多的流言蜚語。自己唱的歌被人所抨擊,李憶早就想到了,這一天的到來隻是時間的早晚而已。值得慶幸的是,還有這麼多喜歡自己的人,想想他們李憶覺著什麼都值了。

原本打算就這樣算了,將手機合上,躺在床上的李憶翻來覆去睡不著,想了想還是編輯了一段文字,發在了自己的微博上。李憶之前基本從沒有在微博上發過動態,但是這次見自己的粉絲們都如此的支持自己,內心實在是有些激動。

隻見李憶的手指在鍵盤上靈活的輸著:“有的人在二十歲的時候就死了,可他直到八十歲的時候才被埋進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