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同薛寶釵說兩句,可話未出口,麵對的不是冷冷空氣便是烏黑的後腦勺。
夫妻倆相對無言洗漱完畢,被丫頭伺候著去前廳給側王妃獻茶。薛寶釵這兩日都不用去東平王府拜見自己正經公公名義婆婆,因為東平王妃在昨日連夜帶著東平王爺與自己兒子一起去城外禮佛,說了兩日後回來,這拜見之事便要往後推。
“給娘封茶。”別看薛寶釵不待見匡世琰,但對側王妃她還是相當敬重。該有的禮遇一件不拉一件不少恭恭敬敬的做完。
側王妃麵色不老卻一頭華發,可想而知她曾經也過的十分不順。
側王妃一臉和善接過薛寶釵跪送的茶,抿了兩口送與一大大紅包,“好好拿著,好孩子,日後就是咱們娘三過日子,關上門不說兩家話,我今兒就給你表態,你們小夫妻的日子我老了過問不了,隻要你們能沒事兒時想著我我就心滿意足。”
薛寶釵忙道,“娘萬不可這樣說,孝敬父母乃天道,人要是連天道都做不好何為人?何立足於世?媳婦定會將娘像對待自己親娘一般侍候,嫁人為媳不是享福乃是經曆更多事情,這點媳婦在家時母親已經講得很清楚。”
側王妃點頭,這才扶起薛寶釵,“你能有心就更好了,不過也不用你到我跟前來立規矩,我每日吃齋念佛,太為清苦,你們小年輕就不要總跟著。至於那個府……相信王妃也是仁善,不會難為你也未必就讓你日日去立規矩,所以還望你多些心思在世琰身上。他從小就好強,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全部做成,可那縫衣製裁的事是他男人該做的?如今好了,有了你這聰敏的媳婦兒我這做娘的也放心了。”側王妃欲言又止,最後給了薛寶釵這麼一番說辭。
薛寶釵淡笑不語,眼角掃過匡世琰,發現他正動容的同側王妃對視,心想,這人雖然不知人品如何,可從孝心來看應不是浪蕩子。
薛寶釵匡世琰在側王妃麵前相敬如賓,和和睦睦,看得側王妃合不攏嘴一個勁兒笑。期間問及薛寶釵家人,薛寶釵這才知道原來側王妃真是大隱隱於市,身在皇城卻全然不知外麵事情,連薛蟠被捕一係列事情全然不知,薛寶釵也沒多語,在接收匡世琰一連串暗示後閉口不提。同是孝子賢孫,不想讓老人擔心想法很明白。
但等薛寶釵和匡世琰離了側王妃眼前後,相處模式立馬從如賓變成如冰,薛寶釵是半句話都不願同匡世琰說,而匡世琰繼續找不到話題和時機,兩人就這麼僵著。可更為奇怪的事情還在後頭,到了夜裏安歇後,這兩人卻又該幹嘛幹嘛,夫妻之樂一點兒都不拉下,日日如此。
事後很久薛寶釵有時無聊回想起這段兒時也詫異,他們當初到底鬧什麼?
108、第一零八章 喜憂參半
東平王爺一家最後還是沒趕在薛寶釵三日回門之前回到京城,為此側王妃自覺愧對薛寶釵,在回門前一日悶坐於房中不出來,不吃不喝也不知是跟誰鬧起別扭。
匡世想去勸說,誰知側王妃根本不搭理他,一點兒不給麵子,就是不予理睬。匡世琰無法,隻得讓人去找鶯兒,叫鶯兒再把白天也不搭理他的薛寶釵請來。還真就別說,側王妃倒也真給薛寶釵麵子,一聽門外站的不是兒子是兒媳後,總算開門見人了。
“娘,就算心裏不舒坦也要吃點兒東西,見天不見陽光不食食物,對您老身體有損。”侍候老人,還非自己血緣上的血親,這種經曆對薛寶釵來說絕對要數新奇。可薛寶釵為人宗旨便是年老者,不論是誰都應禮遇,倆好和一好那樣最好,萬一對方不願,隻要沒觸及原則,薛寶釵就希望息事寧人。她沒有大智慧,亦沒有小聰明,能在繁雜的世界生存下去,她一直告訴自己委屈就想“十年風水”得意就想“禍福相依”。
說遠了,薛寶釵對側王妃也是按照她一貫的處事風格相處,孝敬有加,雖然從內心深處自無法同薛王氏相提並論,但也的確恭順。
側王妃其實就是希望薛寶釵能過來找她然後告訴她她不在意的,要不她也不回非要鬧到滿府盡知的地步。為的是給薛寶釵臉麵。
薛寶釵再三表示自己不在意,希望側王妃也不用在意。一番話引得側王妃更大的好感,極力準備,讓薛寶釵回門時又風光一把。
薛王氏高興,麵上雖然憔悴,卻在薛寶釵來後喜笑顏開,薛寶釵匡世琰叩頭見禮後將側王妃準備的禮物奉上,薛王氏也給麵子,一點點兒的打開,讚不絕口。
“有勞側王妃費心了,等改日我必登門拜訪,同老姐姐聊聊。”薛王氏感歎後對匡世琰道,“女婿有能為,前途不可限量。隻是我女兒我心裏有數,她是個牛脾氣,天生就拗,還最不肯聽別人說,你看著她當時聽得快好,等回頭仍舊不理會,這些還望女婿多待見。”細細將薛寶釵不足說與匡世琰聽,可話裏話外還盡顯對薛寶釵滿意之情。
匡世琰連道不敢,“寶釵為人謙和,還有孝心,家母甚為喜歡。”薛寶釵是曾樣一人匡世琰很了解,甚至比薛寶釵自己都了解,若非真的懂了他不會主動要求迎娶薛寶釵,也不會主動幫著薛寶釵打點入宮參選的一切,更不會在得知賈元春向皇上進言後立馬決斷請主上下旨賜婚,為了那一道聖旨,他不惜打破他在東平王府內多年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