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哥名叫邱煦冰,雖然有些黑瘦,但是卻是標準的暖男,性格溫和善良,和他那黑瘦的外貌完全不搭邊。
“就你這小丫頭聰明,什麼事都瞞不過你的眼睛。”
不錯,自己這次前來,的確是因為有人在蜀北有了新的發現。
這次發現也許會揭開整個華國曆史的空白。
因為蜀北靠近秦嶺大巴山,道路險峻,野獸眾多,在刀耕火種的年代,基本處於隔絕狀態,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和中原地區有所交集。
說起蜀北苴國就不得不說說整個蜀中的發展曆史,蜀中之地四麵環山,溝壑交錯,地形複雜多變,沒有像當時中原之地那樣經常受到戰爭的侵擾,蜀地也有自己的王朝更換,蜀地最早記載稱王的是君主便是蠶叢和魚鳧、柏灌,其後便是杜宇王朝也就是華國的西周時期,再之後便到了相當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開明王朝,當時開明王朝為了加強君王統治,便設立了許多小分封國其中最為人知的夜郎自大成語之中的夜郎國,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巴結束了古蜀曆史分裂的局麵。
當時的蜀中有兩個政權:東為巴、西為蜀,後來簡稱為巴蜀。
苴國便是開明王朝蜀國的附屬國,都城在吐費城,也稱葭萌國,第一代君主是蜀王杜尚(開明氏九世)的王弟杜葭萌,當時蜀王杜尚為了保障其蜀國統治與安定繁榮,將其弟杜葭萌進行了土地分封,成立了苴國。
苴國原是周武王時氐族先民建立的昔阝(ji音為及)、平周兩個小國,據曆史記載周烈王姬喜八年,也就是前368年,蜀王杜尚(開明氏九世)派大軍滅昔阝、平周二國,蜀王杜尚封其弟杜葭萌為漢中侯置藩屬苴國,轄管原昔阝、平周二國領地,即沔中(漢水上遊與葭萌地),苴國成立。
由於苴國依山傍水,嘉陵江、白龍江彙聚於此,而且又背靠秦嶺和大巴山,物產豐富,苴國國君積極發展生產,苴國人民辛勤耕種數年,苴國變得日益強大,漸成為一個能與當時開明氏蜀國、巴國齊名的強國。
巴蜀之地三國鼎立的局麵形成。
從開明十一世起,蜀國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苴國的控製,加重了貢稅雜役,苴國不堪其擾,便與巴國友好,時常與巴國聯合抗蜀。
公元前316年,蜀國擊敗巴國進攻蜀國的軍隊,為了乘機消滅苴國,蜀王杜蘆(開明氏十二世)令“五丁力士“限期開鑿蜀國至苴國的石牛道,以便快速出兵打擊越來越不聽話的苴國,蜀王修書秦國,奉送禮物若幹,希望秦不幹涉苴政,願結秦蜀之好,此時,苴巴聯盟吃了敗仗,苴國國君求救於秦王,貢獻無數奇玩珍寶,秦惠王嬴駟聽從了大將司馬錯的建議,同時收了二國禮物並讓司馬錯率領張儀、張若帶兵,以幫苴抗蜀的名義,走石牛道,經劍閣蜀道,滅蜀吞苴,蜀王身死,苴國君侯被廢,蜀太子逃到彭鄉被捉。其後秦軍進攻巴國,同年,蜀、苴、巴三國滅亡。
苴國一共存在56年,便同巴蜀一同走上滅亡之路。
其後秦惠王任蜀太子為蜀侯,張若為蜀相,置蜀郡,蜀地王朝從此走上了終結,淪為中原朝代更換中的一個郡縣。
但是邱煦冰卻覺得沒有如此簡單。
因為秦巴山脈依山靠水、氣候宜人,正是各種物種繁衍生息的好去處。
蜀地還藏著很大的秘密沒有被發掘。
這其中無論是有史書記載之前,還是史書記載之後,都還藏著極大的秘密。
比如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有人在蜀北蒼縣發現大量侏羅紀恐龍化石。又比如這次被人無意發現的陶罐、古城牆之類的。
這些都是以前沒有被發現的。
就拿那些侏羅紀恐龍化石來講。
這些化石裸露在底層表麵,是上世紀70年代初期被人無意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