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段(1 / 3)

紅索,看著河麵因為這場大雨,而起了重重水霧,阻擋了前路。便是前路千難萬險又如何,他會一路披荊斬棘,還她一個將來。

雨終是小了,正院裏頭,婢女們悄聲無息的幹著差事,靜靜的等著裏頭主子們敘完話。

“娘?”青寶便在這個時候醒了過來,他揉了揉眼睛,一副睡眼朦朧的模樣。他喚了一聲,卻不見二太太應他。

此刻陳青瓷正同二太太看著屋中擺設,“娘,你瞧這屋子是不是十分眼熟。”

二太太仔細的看過,頓悟,“倒是同你閨房差不離。”

“說來就是,怎的就連家具都差不多。”陳青瓷日日都在驚奇著此事,此刻也拉著母親說著些趣事兒,寬著二太太的心。

青寶不知何時也跑了進來,看見梳妝台上放著的銅鏡,好奇的翻著銅鏡看,銅鏡邊緣有道小字,他還未仔細看,便被二太太拉了手。

“怎麼連鞋子都不穿。”二太太拉著小兒子,一臉嫌棄,“等著了風寒,你小子才知道厲害。”口中這般訓斥著,卻也拉著兒子走到羅漢床前,彎下腰拾起謝字,親自給青寶穿上了。

陳青瓷捂著嘴直笑,她娘明明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哪個孩子她都心疼。卻見外頭天色已晚,忙喚了人將今日膳食布上。

“做的都是京中時令菜色,娘您嚐嚐。”陳青瓷往二太太碗中夾著菜,還一邊介紹著菜名。

“味道倒是不錯,我許多年未曾回過京城了,吃上這一口,方覺和燕京當地的口味還是有些不同。”二太太嚐了一口那四喜丸子,做的是酸甜鹹香,頓覺懷念。

“我都忘了外祖家原是京中人了。”陳青瓷方才想起,她娘也是京中人士呢。

二太太閨名叫趙雅琴,是趙老爺子的老來女,等二太太嫁進陳伯府時,便已經快要六十歲,仕途上眼看著止步三品再無往上升的可能,幹脆上表致仕,後就去了江南兒子家,也就是陳青瓷大舅家養老了。

“是呢,你外祖父從前的宅院離這燕來巷倒是不遠,隻是他致仕後,這宅子也就被朝廷收回去了。”因著是朝中賜給大臣住的,官兒既然不當了,這宅子既然也就收回去了。可二太太在那座宅院裏頭從小住到大,感情倒是很深厚。

“也不知如今住著朝中哪位大人,從前那院子裏頭種著許多石榴樹,掛果的時候,滿樹都是。娘在你院中種的那棵石榴樹便是從那兒取的小苗移過去的。”

陳青瓷聽的也有些入迷,家中隻她院中種著一顆石榴樹,年年都要吃上許多石榴,還沒想過有這層緣故。

她便纏著二太太多講些從前還是姑娘時的趣事,便是青寶也不吵不鬧,撐著小腦袋趴在飯桌上聽她娘講故事,這飯倒是剩下大半,被二太太瞧見了,又要訓他,他忙自己扒拉著米粒進嘴。

後琉璃來報,吳嬤嬤來請安了。桌上吃的都差不多了,索性讓人收拾了桌子,便喚了吳嬤嬤進來。

“老身見過二太太。”吳嬤嬤很是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禮,後陳青瓷吩咐著搬了椅子來,請她坐下說話。

二太太見她這樣,便知是位不好相與之人,又早些時候聽女兒說了這位吳嬤嬤是王爺奶嬤嬤,早就放了身契,如今已是良民,奶嬤嬤便是半個娘,還是王爺的奶嬤嬤,這身份上依舊不可小覷。二太太微微皺了眉,這位吳嬤嬤若是想要仗著身份拿捏女兒實在是太容易了些。

二太太臉上帶著笑,“吳嬤嬤快請坐著說話罷,你是王爺身邊的老人了,與咱們可不用多禮。”

“禮數不可廢,老身方才出府去了,也是府上小子找來,說是二太太到了,老身這才立馬辦完了手上差事,趕回來給二太太請安。”吳嬤嬤背坐的筆直,也淡淡地答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