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斯教授也插話道:“中國冷兵器的鍛造技術從唐朝開始就衰落了,以至於被日本趕超,即使現在也沒人知道唐代的對付騎兵的陌刀是什麼樣子的。”
說道陌刀,沈爺也來了興趣,對身後的人問道:“那你們認為這些兵器中有沒有陌刀。”
一旁的阿山說道:“應該沒有吧!很多專家都說唐代的陌刀就是宋代的三尖兩刃刀,就是二郎神用的那種。”
沈爺搖搖頭,“三尖兩刃刀隻是一種儀式用的兵器,看造型就知道不能用於實戰,刺不如槍,砍不如大刀,陌刀還有個名字叫斬馬刀。”
戴維斯教授等人對中國古兵器並不熟悉,也沒有說話,不過黃老板卻回答道:“我有個朋友是收藏古兵器的,我對古兵器也略知一二,陌刀是唐朝軍隊為了對抗北方騎兵而專門發明改進的利器,是古代正麵對抗騎兵最好的武器之一,肯定是以劈砍為主,沈爺說得對,既然是刀,那肯定是單邊開刃的,三尖兩刃顯然不叫刀,應該叫叉或者戟,因為它有兩個小枝,還雙開刃。
根據史書記載,陌刀長一米五到兩米三左右,刀刃占整刀長度的六成左右,重二十到三十斤,造價極其昂貴,隻有唐朝那樣的氣魄才能大規模裝備部隊,這也是後來失傳的原因之一。
古代兵器取名都是很講究的,不是取其意就是取其型,陌字肯定不是型,應該是意,陌在古代隻有一個意思,田野間的小路,也就是田埂,就像咱們剛才走來的那樣,田埂的特點是什麼?細和直,或者月牙形。”
說到這裏大家基本上聽明白了,阿山指著一把長一米八左右的長刀問道:“照黃老板這麼說,這就是陌刀?”他手指的長刀像一把大號的日本武士刀,但是刀柄很長,刀刃長度也接近武士刀的兩倍。武士刀刀刃寬度前後是一致的,而眼前的長刀寬度不一,靠近刀柄處略窄,越往前越寬,三分之二處最寬,然後又開始收窄,直至刀頭,刀頭比武士刀還要尖。
整刀前三分之二是直的,後三分之一帶有一定弧度,整體弧度比武士刀小得多,像極了一把被拉長的偃月刀。
沈爺微笑著點點頭,看來他也同意這個觀點:“這就是長柄大號的苗刀,苗刀,陌刀,都與農田有關,或許後來的苗刀就是根據陌刀改進的。”
黃老板繼續說道:“不過史書記載,陌刀太貴重,是禁止陪葬的,這把大刀也不一定就是陌刀。”
阿山繼續說道:“我看這就是了,蘇定方是一代名將,陪葬一兩把也不例外。看這把刀的造型就讓人不寒而栗,持刀的人隻要有足夠的力氣揮刀,確實一刀能斬斷馬頭。”
“隻可惜,這品相太差了,不然拿出去肯定能賣個好價錢。”黃老板惋惜道。
“走吧,找到主墓室再說,到時候這裏的東西有用沒用的都帶出去。”
幾人退出了兵器庫,在兵器庫隔壁又找到了一間盔甲室,同樣有百十件盔甲,有幾件還穿在木偶身上,有鎖子甲、亮銀甲、明光鎧……這些盔甲雖然也鏽蝕了,但是保存得比兵器稍好,這是因為兵器需要很高的硬度,材質都是高碳鋼,高碳鋼更容易鏽蝕,而盔甲不需要很高的硬度,反而需要韌性,還要防鏽,這些盔甲都經過防鏽處理,因此它們勉強保存了原來的模樣,隻是穿在木偶身上的那幾件甲胄的甲片大多已經散落了。
“有兵器和盔甲陪葬,這是大唐將軍很高的榮譽,可惜它們損壞嚴重,值不了幾個錢了。走吧,等會再回來拿。”
經過一個多小時地敲敲打打後,一行人終於找到了一間最大的墓室,壁畫被破開後,他們麵前還有一堵牆,沈爺上前仔細觀察一番後高興地說道:“看來這裏就是主墓室了,棺槨應該就在後麵,不過還得花點時間。”說完退開幾步後對自己的手下人說道:“把牆鑿開,榮華富貴就在後麵。”
“好,讓我來。”阿山拿起一個錘子去敲了敲牆壁,回聲沉悶,“叔,這牆很厚,一時半會恐怕弄不開。”
“沒關係,慢慢來,有的是時間。”
“好,不過我們工具不夠,恐怕得出去一趟。”
沈爺看看手表說道:“嗯!夜已經深了,去把放風的叫進來吧!待會還要搬東西,再帶些水進來,幹完這一票我就可以金盆洗手了,沒想到我幹這行三十多年,居然能全身而退,以後就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了。”沈爺高興說道。
阿山聽到這裏,內心一震,動作也停頓了幾秒,不過馬上恢複了,他帶了一個同伴出去取東西,其他人則繼續待在這陰森森的地底下休息,此刻誰也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