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點點頭:“嗯,有道理。可實物折俸在軍營中難以實施,而且,以何物折俸呢?”
邱玉蟾歪著腦袋一想:“遼東藥材多,大多是貴重藥材,人參,鹿茸,枸杞等。此地寒冷,藥材容易保存,給軍士們吃也可強身健體。”
袁崇煥略微一笑:“玉蟾,你這個腦袋隻會做生意,缺少軍營經驗啊。這裏天寒地凍易著涼,而受寒忌補藥。何況這是軍營,不是京城,也不是各個省府,發了藥材,也沒處存放或兌現,不妥。”
邱玉蟾無奈地說:“官職越高越難當啊。”
袁崇煥沒聽清楚,側過身問:“玉蟾,你在嘀咕什麼呢?”
看到邱玉蟾日漸隆起的肚子和沉重的步伐,袁崇煥心中喜悅又帶有自責:“對不起,玉蟾。“
“袁大人怎麼忽然這麼說?”邱玉蟾撫摸著自己的肚子,言語中已帶著濃濃的母愛。
“此番重返寧遠,忙於軍務,冷落了你。”袁崇煥邊說邊將邱玉蟾擁入懷中。
邱玉蟾沒撒嬌,而是體貼地說:“袁大人多慮了,既然這是你的孩子,就應該懂得爹爹的處境和難處,不可膩歪撒嬌讓你陪著。雖然她時常踢我,可每次聽到陳國易夫婦唱些江蘇小曲,就乖乖地呆在娘的肚子裏,不鬧騰了。這孩子這麼喜歡聽陳國易夫婦唱曲,想必將來才藝了得。”
“有你這麼才貌雙全的母親,孩子肯定是出類拔萃的。玉蟾,你和以前的衝動,頭腦發熱不一樣了,越來越懂事,識大體,顧大局了。”袁崇煥摟著邱玉蟾,心情舒暢,暫時忘了軍事的繁忙。
他卻沒看不到邱玉蟾眼神中的抑鬱:袁大人,其實玉蟾還和以前一樣,想撒嬌,衝動,耍賴,逗你玩,讓你陪,隻是現在我們全家都要為大明著想,所以玉蟾要收斂這些壞脾氣。
盡管有身懷六甲的美妾在一旁綿言細語,次日,袁崇煥還是很快置身於軍務中,留下邱玉蟾和陳國易夫婦閑聊。
幾日後,紫禁城文華殿,崇禎帝例行議政:“鎮守寧遠的袁崇煥上疏奏請發放軍餉,隻因寧遠士兵欠發軍餉而嘩變,諸位愛卿認為該如何是好?”
眾臣首先將目光對準首輔成基命,成基命也言辭中肯:“皇上,兵士若缺發、欠發軍餉,自然無心作戰,鎮守。袁尚書臨行寧遠前也懇請皇上,望六部配合複遼大業。因而,臣建議戶部將欠發的軍餉全額發放,以解燃眉之急。”
崇禎帝並不是很肯定:“成先生所言極是,在座諸位愛卿可有它意?”
次輔錢龍錫進言:“皇上,作戰而言,厲兵秣馬為本,如何厲兵秣馬?即軍餉、米粟、兵器、操練,缺一不可。臣錢龍錫讚同首輔的建議:全額發放欠發軍餉,穩定軍心。”
崇禎帝既未肯定也未否定錢龍錫,而是繼續詢問眾臣有無他意見。
時任禮部右侍郎的周延儒心中細想:已有兩位內閣讚同全額發放軍餉,而皇上仍繼續征求眾臣意見,可見皇上對首輔成先生和次輔錢龍錫的“全額發放”並不讚許,而且,皇上不表態,難道是對袁崇煥有疑慮?
想好之後,周延儒進言:“皇上,禮部右侍郎周延儒對此“全額發放軍餉”有異議。”
“哦?周愛卿不妨說來聽聽。”崇禎帝對周延儒的話很感興趣,果然不願順著袁崇煥的意思。
周延儒高談闊論:“寧遠城兵士因軍餉而嘩變,如若皇上因此而全額發放所欠軍餉,那麼鬆山、杏山、錦州、覺華島、山海關等地兵士皆會產生效仿之意,以軍餉或其他原因而嘩變,要挾,到時恐怕一發而不可收拾。”
“敢問周大人言外之意是否不要全額發放軍餉?”錢龍錫質問周延儒:“周大人未曾從事過兵部事宜,怎知軍餉嘩變的內情和兵士們的苦難?若不是實在難為,誰敢冒著殺頭的危險而嘩變起哄?你又有何依據,怎知其他地方兵士會效仿要挾?”
錢龍錫又對崇禎帝說:“皇上,軍心似民心,皆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臣以為,若不遵循法度發放軍餉、補貼、撫恤金等,才會激起軍變。”
崇禎帝似乎因錢龍錫所言有些怒氣,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