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路遇強盜和故人(1 / 2)

遠在東莞的袁崇煥很快跪接新帝聖旨:

值崇禎元年,新主登基之際,著原遼東巡撫袁崇煥即刻返京覲見皇上。擢升爾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卿臨危受命,望盡職盡責,不負聖恩,不負眾望。欽此。

聖旨到了,袁崇煥得即刻啟程遠赴北京。袁夫人一邊幫他收拾東西,一邊憂傷念叨著:“這次去北京,去遼東,不知什麼時候回來?”

袁崇煥安慰夫人:“阿丹,別擔心,等我平複遼東,完成心願就回東莞。”

袁夫人歎念著:“你該去完成大事,我不該這麼不舍。隻可憐了玉蟾為了我們,委屈了自己。”

袁崇煥哼了一聲:“她這種自私自利的人會委屈自己為別人著想嗎?”

袁夫人聽不下去,便將邱玉蟾臨別之言全盤告訴袁崇煥:“阿煥,你不能這麼說玉蟾。她臨走時,跟我說、、、、、、”

袁崇煥聽後像做夢似地:“阿丹,你說的是真的?”

袁夫人接連點頭:“千真萬確。隻是玉蟾不讓我告訴你。我這一直在想要不要說,今天終於說出來了,心裏舒坦多了。阿煥,玉蟾是個難得的好女人,隻是心裏有些固執。她是真的對你好,也本無意讓你休我,隻是為了讓你忘了她而故意這麼說。我們不能薄待了她,去把她找回來吧。”

袁崇煥心裏倒了五味瓶:邱玉蟾,你真的是腦子不好。

袁崇煥臨別時對袁夫人說:“阿丹,我會去找玉蟾,但你你才是個更好的,又善良至純的女人。

在去北京的路上,袁崇煥繞了個大彎,來到四川奉節白帝城附近,尋便整個縣,終於找到一戶邱姓人家,家中老頭說:“我們這原本還有一戶邱家人,其中有個閨女是叫玉蟾。隻是這戶人家多年未歸,我也記不清了。”袁崇煥在白帝城內的觀星亭等處四處觀察,看看玉蟾有無留下什麼畫作或詩作在裏麵,但他心願落空,悲涼不已。

而皇上催任聖旨在手,不得不迅速趕往北京。

邱玉蟾呢,離開東莞後,心中空落落的:袁大人,我們這輩子才相識相知幾年就分分合合多少次了,為何總是離別多於相守,垂淚多於喜悅。可就算這樣,怎麼還是相戀了?不在你身邊,我怎麼又沒有勇氣了呢?算了,既然已訣別,就別再見了吧,免得再次分開。

在回四川的路上,倒黴的邱玉蟾遇到土匪,一陣逃亡後仍然被俘。在牢裏,心如死灰的邱玉蟾也不擔心死活:要麼逃走,要麼勸土匪解散,要麼去地下見爹娘。

想著想著,有人帶邱玉蟾去見匪徒首領。

“李大王,這女人好看,獻給您做夫人。”押解的人說。

“下去,我李自成不會強人所難的。”李自成說:“姑娘貴姓,可願加入我起義軍?”

邱玉蟾回答幹脆:“免貴姓邱。不願加入李大王部隊。”

“不想加入也行,把身上所有細軟交出,放你走。”李自成不大開心。

“李大王,我勸你解散你的起義軍,重新做大明的良民百姓,我相信朝廷不會為難你們。”邱玉蟾是真的想勸散李自成,但這明顯是句幼稚的話。

李自成憤然怒罵:“你不但不加入,還想解散我的部下,居心何在?”

邱玉蟾解釋:“李大王請聽我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大王的願望想必是推翻大明王朝,建立自己的政權,可是那樣要耗盡多少弟兄的性命。也許,大王的起義軍的命運連宋朝的宋江也不如呢。”邱玉蟾這話哪裏是勸散李自成,根本是送死。

李自成摸摸胡須,獰笑:“邱姑娘,你是不要命了還是腦子壞了?”

邱玉蟾無所留戀,所以繼續送死般地勸說勸李自成:“朝廷正在全力抵抗邊疆蒙古、女真部落來襲,李大王與朝廷抗爭隻會兩敗俱傷,讓那些外人坐山觀虎鬥,撿個大便宜。到頭來受苦的還不是大明的百姓。而且今年新皇登基,大明朝政可能會有所改善。李大王何不坐等大明朝政局麵改變之後再作定奪,免得白白犧牲手下弟兄的性命。”

李自成明顯怒容滿麵:“左一句大明,右一句大明,可這個大明讓我們過盡了苦日子,現在連苦日子都沒得過了,我們還怎麼做大明的良民百姓?開弓沒有回頭箭,我所有弟兄都不想再過為人魚肉的生活。邱姑娘,你剛才的話已激怒了我們所有人,我也保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