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住八十六師北逃之路。部隊接到命令,立即從駐地出發,經山西汾陽、離石、柳林,冒雨趕到軍渡,渡過黃河到達陝西吳堡縣的宋家川,急行軍經過綏德、米脂到達榆林鎮川堡、三岔灣,連夜行程130裏,迂回到榆林城北麵的古城灘一帶。
這次警二旅經過8天急行軍,沿途受到黨政軍和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慰問。路過龍泉縣,龍泉的所有百姓是傾城而出。梁玉海借機回家看了看年邁的爺爺,看了看,父母親,妻子和自己的兒女。
他們又出發了!指戰員鬥誌昂揚,到達目的地後,六團駐鎮北台紅石峽,堵擊榆林守軍北逃包頭之路。
旅部率四團駐古城灘一帶,從北麵把榆林包圍起來。
左協中看到這個情況,才打消了逃往包頭的念頭,下決心同我方代表曹力如談妥,接受我方條件並達成協議,6月1日通電全國,宣布國民黨二十二軍八十六師起義。
由於國民黨反動派二十餘年的窮兵黷武,敲詐勒索,盤剝重壓以及兩年前的戰爭毀壞,致使這裏的工農商學各業凋敝,一蹶不振,民不聊生。三月初,我們的部隊於城東南的新解放區米家園則、花圓溝一帶,目睹了農民饑餓的淒慘情形。有的家戶將小米裝入白布袋中在鍋裏煮,用煮米水給老弱病孺分著喝。人們搶著吃粗糠咽樹皮的,餓得渾身浮腫的,屢見不鮮。1948年4月,有一天,我們去一個連部午餐,剛端起碗吃,門縫溜進七、八個兒童,搶撈泔水吃,接著,又見門前幾抱粗的柳樹蔭下,躺著餓死的一老婦人,慘不忍睹!榆林市區居民的衣食也極困苦。城鄉人民掙紮在饑餓線上,不堪忍受痛苦,就要揭竿而起而起了。
但是,該軍雖是國民黨的雜牌部隊,但因為駐榆時間長,大部分官兵隨帶有家眷、財產,所謂“家城一起,無城無家”,因而對“保衛榆林”特別賣力賣命。1947年兩次守城僥幸未失,曾獲得蔣介石和胡宗南的胡褒獎,更增加了他們對國民黨政權的效忠。
加上從陝甘寧邊區逃去的一些地主、反革命和思想反動的人在這裏安家落戶者也多,他們中的少數花崗岩腦袋者拚死抵製軍隊起義。且該城長期為國民黨在陝北對付我延安的重要據點,抗日戰爭時期一度雲集十多萬人,曾特務如麻,除中統、軍統特務公開活動外,還有華北剿總駐榆諜報組、西北行轅諜報組、固防部保密局駐榆組等,他們此刻並未放棄破壞搗亂,給我們設置了種種障礙。11949年夏,當榆軍代表與我軍剛開始接觸和談之時,即有人將這一情報秘密電告西安、包頭軍政當局,因而很快即斷絕了榆軍的糧餉,就是一個例子例證。
但是,最終,他們還是以失敗告終了。
一九四九年春季,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各個戰場節節勝利,捷報頻傳,蔣介石反動集團覆滅的命運已成定局。陝北地區除榆林一座孤城還被國民黨軍隊盤踞外,早已獲得解放。出乎榆林守軍指揮者預料的,是這支當年曾自詡為。勁軍。者,一下子變為完全無後援的弱軍,等待它的不是接受和平改編就是滅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