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風飛翔:這個是轉貼吧?其實結構這東西,學問無窮。比起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來說,更為複雜。這文章,似乎隻是單純的分類,實際的指導性不大,還不如大胖頭魚來說呢。他的《君與臣》,寫了兩百萬字都不散,是非常難得的。「結構是對人物、事件的組織安排,是謀篇布局、構成藝術形象的重要藝術手段」[注1]。結構通常與情節並稱為「情節結構」,但事實上,結構並不等同於情節,結構大於情節,涵括了小說中的情節與非情節因素,「結構的任務除了對情節的因素進行組織安排外,還要對非情節的因素進行組織安排」[注2]。一般而言,中國古典小說十分重視情節的作用,「小說結構是以情節的發展構成的,強調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注3],「其結構基本上就是情節的結構,結構的基本任務就是組織情節」[注4],遵循著以情節為結構中心的創作模式。
終於輪到了鄒衛青這組人,鄒衛青上最右邊的一號靶位,這組槍打完,報靶員報出成績,一號靶位有九個七環,一個八環,共七十一環。二號靶位是羅勝的,共計九十六環,三號靶是郭靖的,九十環,彈著點平均分布在八環、九環和十環的靶位上,縱觀全局,槍法好的全部落在了這一組,尚武軍有些意外。
羅勝能打這麼好成績他一點也不意外,將門虎子,作為軍人的兒子,沒有給他爹丟臉,倒是郭靖第一次上靶能打這麼好,倒是讓他感覺有些意外,鄒衛青特長不少,但是槍法還有待提高,這是尚武軍心中的想法。
第二輪的時候,尚武軍把那些成績差得有些離譜的,又親自認認真真指導了一遍,成績出來後,終於有一些進步,孺子可教,尚武軍隻能這樣安慰自己。
三輪過後,羅勝成績冠絕眾人,一共打了二百八十五環,郭靖倒是有些起伏,由於第一次打的不錯,打完心中有些發飄,第二輪隻打了七十多環,到了第三輪又好了起來,一共二百六十環,表麵上看鄒衛青一直在進步,第二輪打了九個八環,一個七環,到了第三輪,打了一個十環,九個九環,總成績二百四十一,倒是一步一個腳印在往前走,走到了第二集團。
打完了三輪靶,尚武軍統計了一下眾人的成績,竟然有七個人成績沒上一百環,上了二百八十環的隻有羅勝一個,二百到二百六十的有五個,二百六十到二百八十之間也隻有郭靖一個,其他的都在二百到二百四之間。
統計完,尚武軍異常嚴肅地訓了一番話,初次經曆如此正規的訓練,大家熱情高漲,最後大家大聲吼唱了一首《打靶歸來》,作為一下午訓練的總結。尚武軍解散了大部隊,又把幾個成績在最後麵的人叫住,將靶扛回了庫房,順路還不忘了解一下他們的情況。
胡吹海侃是五人飯後的必修課,回到宿舍坐定後,李碩就像發現了新事物一般盯著羅勝道:“勝哥,你今天是不是吃了什麼藥了?槍打得這麼準!”
“有一種東西叫做天賦,你懂不?”鄒衛青說完,從床下拿出一張A4紙,把右手伸直手掌朝下,將紙夾在食指和中指的指縫中。
做完示範,他又道:“看見了沒,手指夾著這張紙要不抖,抖得厲害的就算沒天賦。”
李碩不屑道:“鬼才信呢!這又是什麼邏輯!”
鄒衛青嘿嘿一笑道:“其實我也是從電視裏麵看的,當時還是黑白的呢,很多年了,那一次剛打開電視就看到這個畫麵,一個小孩央求他爹教他射擊,他為了測試小孩有沒有天賦,就拿出一張紙來這麼做。”
“確實有些不靠譜。”肖思遠也搖頭道。
尚武軍吃完飯,又來到了庫房,把下午的靶子拿出來又翻了一遍,作為一個優秀的基層軍官,從訓練成績中總結出問題來是很重要的。
他將靶一個個翻了一個遍,認真看著上麵的彈著點,以一個老射手的經驗從心中去分析判斷問題出在哪裏,然後再在訓練日誌上標明,好以後進行輔導時更有針對性。他翻到了一個靶,發現上麵的彈孔散布麵很小,成三片分布,他納悶道:“這個靶是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