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9(2)、30(2 / 2)

融資辦的集資款越來越多,陳偉傑這段時間好不得意啊!他除了在融資辦能得到普通工作人員的一份獎金外,還有一份屬於他的高額提成。當然這份提成他也不會獨吞,他會拿出相當一部分返還給鎮有關領導。因此,這段時間陳偉傑比鎮財政所所長、比鎮裏的銀行辦事處主任更神氣,隻要鎮領導開口,就能從陳偉傑那裏取錢,他已成了鎮領導的私人“錢包”。當然,陳偉傑也不會讓鎮領導白領,鎮領導的白條還是要打的,當然他還撈取了更多的好處,經濟上的好處不用說,他還當上了鎮裏、縣裏的人大代表,更主要的是在鎮領導那裏落下了人情。

幾年後,集資款出事了。事情首先出在那些拿到集資款的領導身上。本來,拿到集資款後,應當投資建設項目,而且應投資可行的建設項目。遺憾的是,那些拿到集資款的領導,不是急近功利想馬上做出政績而盲目投資,就是用於出國考察、購買高檔轎車、高檔娛樂消費。鶴塘鎮一個黨委副書記用集資款100萬元加銀行貸款100萬元在公路邊建了一個高檔的鶴塘賓館,自己親自當賓館總經理,他在賓飯的辦公室裝修得像皇宮,鎮裏的幹部隻要簽字就可以在賓館裏消費。因此,沒過多久,別說是集資能產生20%以上的利潤率,就是連本也賠光了。鶴塘賓館非但沒有收益,還虧損100多萬元,最後被法院以欠款300萬元封存。那個經營賓館的副書記,除貪汙受賄100多萬元的經濟案外,生活上也極端糜爛,最後鋃鐺入獄,被判10年有期徒刑。於是,知道內情的人開始取出集資款,融資辦的人就采取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來對付取款的人。因為還有一些不知內情的普通老百姓憑著對鎮政府那枚大紅的財政擔保公章的信任,還在往融資辦存款。但紙終究包不住火,當大部分參加集資的人知道了內情開始往外取款時,鎮政府隻好采取了凍結集資款的辦法。這下平時靠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積攢起一些錢全部投入集資的普通老百姓可慘了。有的家裏要蓋房、兒子要娶媳婦、有病人住院要交款等等都取不出來,老百姓隻好一次次找政府。

好在這樣搞集資不是鶴塘鎮的發明,全縣各個鄉鎮以至蘇南各縣都有這種現象。各級政府為了安定民心,很快出來了三年分期還款、四年還息的規定,當然利息是按銀行同期利率還。但是即使到了可兌現的日子,還要看鎮政府賬上有沒有錢,如果沒有錢,老百姓還得一次又一次地去問。有的人怕鎮政府賬上有了錢自己錯過了機會,幹脆帶著被褥睡到了鎮政府的會客室裏等。

一些急著用錢的老百姓就等不及,有的提出不要利息,隻要能馬上拿到本金就行,但政府還是不能馬上拿出錢來。

陳偉傑聽到這個消息分外高興,他放出風來,若有人不要利息,可憑收據到他那兒直接兌換現金。起初,人們還不太相信,但當陳偉傑所在的光明生產隊劉老伯為兒子娶媳婦,果然拿5000元集資款收據在陳偉傑那裏兌換成了現金,一些急著用錢和對政府兌現缺乏信心的人都迫不及待地找陳偉傑兌換現金。來的人多了,陳偉傑就不兌換了,他說,除非你們願意九折兌換。一些人看到隻要能早些拿到本金,即使少一成,總比到鎮政府一次次去空等,心裏踏實些。因此,很多人就用集資款收據到陳偉傑那裏拿到了九折現金。到後來,有人急著用錢,甚至八折、七折都願從陳偉傑那裏兌換現金。

鎮裏明明知道陳偉傑這種做法不合法,但他這樣做多少也緩解了一些政府還集資款的壓力,於是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管他了。

當陳偉傑收夠了300萬元集資款收據,就偃旗息鼓不再收了。因為在他心中,又孕育一個新的發財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