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敵方電磁炮的射擊!”雷達員報告道,隻要沒有到達光速,電磁炮發射的炮彈同樣能被雷達所探測到,隻是當那枚摧毀護航艦主炮的炮彈被雷達捕捉,再被雷達員上報情報後,炮彈已經完成了一次打擊。

一艘護航艦中彈,在戰鬥中本來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真正讓人震驚的關鍵問題,是擊中護航艦的炮彈,來自三萬多公裏距離處的虛空,那裏本來無一物。

“隱形戰艦,接近到了這個位置?”科本艦長此時的臉色,自然是最難看的,之前他信心十足的說過,伏擊者的隱形戰艦,在近距離是無法躲避快舟號雷達掃描的,但是現在對方以一發精準的炮擊,狠狠的抽打了他的臉。

這一炮命中的是護航艦,也算是暴露了對方的行蹤,可要是炮彈擊中的是運輸船,甚至擊中的是快舟號呢?

“雷達無信號,偵測不到對方,推測敵艦不隻有雷達隱形設計,還有光學隱形設備!”雷達員繼續報告道,“計算對方炮擊彈道,推算其可能存在位置!”

“數據同伴,開始火力覆蓋!”隱形戰艦可能存在的位置很快就被計算了出來,快舟號上的武器官第一時間就展開了反擊。

因為快舟號上沒有主炮,因此他的反擊,是動用了快舟號上數十座點防炮掃射目標區域,以密集的子彈破壞敵艦的隱形外表,逼迫對方現身。

三萬多公裏的距離,就算是以點防炮的有效射程,也能覆蓋——盡管這樣炮彈命中率精度堪憂,不過他們要的就隻是彈幕覆蓋而已——能在這個距離都不被快舟號雷達發現的隱形技術,也是人類的科技,麵對動能衝擊並不能繼續保持隱形狀態,快舟號上見多識廣的船員們了解這方麵的信息。

人類戰艦上的點防係統,是集合了近程防空導彈、激光炮、電磁線圈炮在內的複合式防禦係統,既可以精確攔截,也可以撒出彈幕覆蓋一片區域,足以應對多種來襲目標。

幾十座點防炮的射擊,三艘重型護航大小,以品字陣型潛行的星艦就在電磁加速噴射出的動能彈頭打擊下,如果表麵被打碎了鏡子一般,逐漸顯出整個身影。

就像之前那架隻看到一眼的無人機傳回來的影像中一樣,這些隱形戰艦在丁乙看來,有著像是沒有機翼的f-117戰機一樣的隱形大傾角外形。被快舟號點防炮打掉的,是它們船體表麵一層能讓它們完全融入宇宙背景之中的奇特外殼,那層外殼能讓這些戰艦在幾萬公裏的距離中都不會被先進雷達發現,卻無法讓抵擋點防炮係統普通彈頭的動能衝擊,一旦被人發現端倪,這些隱形能力瞬間就能被破解。

“啟動空間波震蕩雷達,掃描船隊周圍所有區域!”在看到那三艘隱形戰艦的同時,科本艦長沒有馬上下令攻擊它們,而是先下達了一個偵察命令。

丁乙聽說過科本下令使用的那種雷達,那本是龐隆人曾經展示過的一種超光速,反隱形的極先進雷達,是喬伊·施耐德博士,在神舟號完成任務返回後,根據神舟號上獲取的觀測數據,以及戰鬥火花所提供的先人技術,才開發出來的新型雷達。

隻是這種雷達功能強大的同時,缺點也很巨大,耗能極其嚴重不說,在使用這種雷達的時候,超空間跳躍裝置是無法同時使用的,因為這種雷達的啟動,會占用跳躍裝置的能量,以及影響超空間通道打開,甚至連超空間通信都不能在繼續進行,算得上是一種最後的偵測手段了。

這也是為何在知道星係內存在隱形戰艦後,科本艦長也一直沒有決定使用這種雷達的主要原因,在不能保證己方能擊敗敵人的前提下使用這種雷達,等於是斷了己方最後的逃生之法,現在科本要啟動這種雷達,隻能證明他已經無法再忍受隱形戰艦的攻擊了。

龐隆人的此項技術比喬伊新研發出來的更先進,但也不能同時使用超空間跳躍和空間波震蕩雷達,它們也隻是能快速切換這兩種應用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