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李綱會見宋徽宗的同時也送上了一份禮物:一封血書。
血書的大意是勸告宋徽宗退位,同時詔告天下,把皇位禪讓給太子趙桓,以此來挽救危局。
如果是和平時期,誰敢上這樣的血書簡直就是跟自己的腦袋過不去,可非常時期非常處理,宋徽宗倒也沒有多大的不高興,沒準他還在心裏偷樂——這爛攤子早就想撂了。因此,他就順勢一倒,把皇位讓給了趙桓,同時任命吳敏為門下侍郎,輔佐太子;李綱為尚書右丞,負責汴京城的防禦。
1126年1月,北宋又換老大了,宋欽宗正式就任,同時改國號為靖康。
宋徽宗一下課,就沒有心思留在汴梁城了。趁早金兵還沒到達,一個夜晚,他帶著少數親信逃出汴梁,直奔南方而去;官方的說法是要去視察南方,這種說法也就騙騙小孩子有用。
宋徽宗一跑,宋欽宗也坐不住了。他也急急忙忙的準備赴他老爸的後塵。這時,李綱出現了。李綱駁斥了投降派們不思為國盡忠,隻知道貪生怕死,又說服宋欽宗留在汴梁城。
李綱心裏雪亮,宋欽宗的價值不在於他能夠帶多少兵殺多少敵人,而在於精神領袖的作用。就像當年宋真宗禦駕親征,他的身影一出現在前線,士兵們士氣大振,個個如狼似虎,發揮超常。隻有把宋欽宗留在汴梁,才能鼓舞軍民齊心協力抗金。
可第二天上朝,李綱發現宋欽宗又在收拾行李了。原來他回到宮中後,又改變了主意,還是選擇要溜之大吉。
李綱簡直要氣糊塗了。他大聲質問皇帝身邊的禁衛士兵:“你們的家人都在汴梁,你們是願意留下來保衛家園還是打算逃跑?
士兵們早就看不慣宋欽宗這個窩囊廢了,他們齊聲喝道:“願意與京城共存亡!”
李綱又一次苦口婆心的勸告宋欽宗,讓他放棄逃跑的念頭,並且承諾,隻要皇帝在,京城就在。
這一次宋欽宗徹底的放棄了逃跑計劃,他豁出去了,把寶押在了李綱身上。
李綱解決了宋欽宗的問題,就全力解決京城的防禦工作。他要在金兵的鐵騎趕到京城之前就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許多市民知道皇帝也留下來與他們共存亡後,紛紛組成誌願軍,參與京城保衛戰。士兵們的士氣也頓然高漲。
當李綱布置好所有的防務工作之後,汴梁城已經變得固若金湯了。
而完顏宗望的6萬大軍也如期而至。
五、
完顏宗望,金國著名悍將,女真名叫斡離不。此老兄很小就跟著父親完顏阿骨打南征北戰,機智武勇,創下不少以少勝多的案例。1122年8月,跟父親一起追擊遼天祚帝,與2.5萬餘遼兵不期而遇。當時金兵趕到戰場的隻有1000多,而且人馬疲乏,被遼軍包圍。天祚帝以為金軍必敗,跑上前觀戰,打算看一場熱鬧。沒料到完顏宗望乘機率軍衝向天祚帝,天祚帝大吃一驚,倉皇逃遁,遼軍大潰。
完顏宗望進入宋境以來,所向無不披靡。他也以為守衛京城的也是童貫之類的太監,因此雄心勃勃,打算一舉攻下,可不曾想到,他卻在這兒吃了自己打仗以來的第一個敗仗。
在總攻之前,完顏宗望自信滿懷的對大夥兒說:“兄弟們加把勁,咱中午就在皇宮裏吃午餐。”
完顏宗望敢這樣說當然有他的本錢,可惜他碰到的不是童貫,而是跟他一樣猛的猛人——李綱。
總攻打響了。6萬鐵騎潮水一般湧向東京城。東京城上的守兵沉著應付,來一個幹一個,來兩個幹一雙。
總指揮李綱也親自上陣。他站在城牆上,殺死了幾名登上城牆的金兵頭目,遏製了金兵的攻勢。這個文人出身的總指揮顯得異常的勇猛,極大地鼓舞了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