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繪畫以工筆為主,藝術成就最高的是花鳥畫。他有一幅《芙蓉錦雞圖》,芙蓉花把錦雞壓得很低,錦雞在注意著翻飛的蝴蝶,三種形象連在一起,構成了極佳的整體效果。
在宋徽宗時代,畫家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從1104年起,北宋設立了畫學,正式納入科舉考試體係之中。宋徽宗時代的畫家地位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這之前,唐代宮廷畫家的地位是極低的。自西蜀、南唐至北宋,由於設立了畫院,畫家們不愁吃穿了,地位也相對提高了一些,但畫院的官職,與其他部門的官職相比,待遇仍然是比較差的。升級也有限,連官服顏色也與其他同等文官不同。宋徽宗對之進行了改變,具體做法就是不但給他們漲工資,還準許他們與其他文官一樣佩帶魚袋(一種身份的象征)。宋徽宗親自領導畫院,對畫院的考試、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都做了改革。宋徽宗處理國事那是一團糟,但處理他在行的畫院就相當的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這充分說明了專業對口的重要性。
宋徽宗的畫院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畫家,如:張希顏、費道寧、戴琬、王道亨、韓若拙、趙宣、富燮、劉益、黃宗道、田逸民、趙廉、和成忠、馬賁、孟應之、宣亨、盧章、張戩、劉堅、李希成等人,都是從畫院畢業的名家。
宋徽宗還與名畫《清明上河圖》有著極深的淵源。
當年在北宋首都東京城的相國寺裏,住著一些外地農民工,他們靠給寺院畫畫,賺點稀飯錢。其中有一個叫張擇端。這個來自山東的年輕人喝醉了之後誇海口,聲稱自己能夠把全東京城的繁華場景畫下來。後來這話被蔡京聽到了。蔡京想:如果能夠把全東京城的繁華場景都畫下來,不是正好能體現當今的和諧盛世嗎?自己拿去獻給皇帝,不是又可以得到一朵大紅花嗎?
蔡京就把張擇端推薦給了宋徽宗。
於是宋徽宗就把張擇端召集到畫院來,可張擇端提出了一個要求,說畫院裏太吵,自己要在附近的城中村找一個安靜的出租屋作畫。這話也對,宋徽宗批準了。
過了幾個月,《清明上河圖》完成。當蔡京將張擇端繪畫的這幅長卷呈給宋徽宗看時,宋徽宗大喜過望。從此,《清明上河圖》被宋徽宗趙佶收入了皇宮內府。
這事兒還沒完。
北宋滅亡後,宋徽宗和兒子宋欽宗被金兵一股腦兒俘虜到北方,藏於北宋內府的《清明上河圖》及6000件藝術品也被金兵掠獲。宋徽宗第十一個兒子趙構運氣不錯,陰錯陽差躲過了劫難,南渡到杭州,做了南宋王朝第一個老大。
張擇端為了讓宋高宗不忘國仇家恨,堅決抗金,嘔心瀝血又繪製出一幅《清明上河圖》,獻給宋高宗。沒料到宋高宗與父親完全不同興趣,將畫退了回去。張擇端展開長卷,一氣之下,將《清明上河圖》扔到火爐裏,準備付之一炬,幸好被家人及時搶出一半。在沉痛的打擊下,張擇端不久憂鬱而死。
張擇端在彌留之際,會想起宋徽宗這個藝術上的知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