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喬峰的身份焦慮(1 / 2)

金庸小說裏的男主人公,我最佩服的有兩個。其一是“鐵肩擔道義”的郭靖;其一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喬峰。前者穩重如泰山,後者矯健如蛟龍。郭大俠英雄事跡後麵會詳細提及,此處單說喬峰。

金庸小說裏,大部分男主角的武功都是自小或通過秘笈、或通過名師、或通過靈丹妙藥而得來的。也就是說,有跡可尋。喬峰是一個例外。雖然《天龍八部》裏也交代過他的師父是少林寺和尚,但根據書中情節而推斷,喬峰的武功並不是少林寺一路。經專家分析,喬峰的降龍十八掌是丐幫的祖傳絕招,但何時,何地,由何人傳授,語焉不詳——換句話說,喬峰的武功就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除了武功,喬峰的身世更是撲朔迷離。

喬峰可以說是一個在正統儒家思想下成長起來的俠客。他為人坦蕩,心胸開闊,敢作敢為,為兄弟兩肋插刀,為民族大義插兄弟兩刀,大是大非麵前總表現得異常的勇敢果斷,詭異的是,當喬峰還未明白自己身世的時候,是以漢人為榮,而且拚命的維係這種榮耀。

從表麵上看,喬峰的做派跟宋朝任何一個普通同齡男人別無二致。喝酒,結交朋友,打抱不平,談戀愛,然後波瀾不驚的度過餘生……但遺憾的是,他無法享受這一切。曆史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喬峰的身份被揭露之後,他從喬峰轉變為了蕭峰,一切都變了。他不得不像一條狼一樣,瘋狂的奔跑在複仇和被複仇的路上,最後跌於萬劫不複的深淵。

這僅僅因為他出身的問題(在中國出身是一個大問題,經曆了1966年—1976年的中國人會有刻骨銘心的感受):他是一個在宋朝國土上長大的契丹人。

我們知道,宋朝與契丹是世仇,他們之間的恩怨是怎樣煉成的?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男子騎白馬從湟河那邊過來,一個女子騎青牛從土河那邊過來。兩個人一見鍾情,結為配偶,生了八個子女。他們的子孫就繁衍成為八個部落,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龐大而彪悍的民族。這就是契丹族的來曆。

公元916,契丹大佬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的時候,國旗上就是畫的一白馬一青牛。

這種傳說雖然浪漫,但委實有點扯。因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繁衍模式隻能導致一批一批的低能兒,而事實上,契丹人在打仗方麵的智商和勇氣讓唐軍和宋軍傷透了腦筋。

從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遼河上遊一帶活動。他們不種地,也不種棉花搞紡織,他們生存的方式隻有一個:就是搶劫。不斷的騷擾中原百姓。北魏防不勝防,隻好建立了兩道隔離牆,即北長城和南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