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城管的宋朝(1 / 2)

小琴是一個住在臨安城外的村女。年方二八,長得那叫一個亭亭玉立。

三月的一天,母親得了感冒,沒錢看病。怎麼辦?小琴並不焦急。翌日,一大早她就挎了一個竹籃,出得門去,到院子裏的杏樹上采摘了十餘枝白裏透紅、嬌豔欲滴的杏花。昨晚下了一夜的雨,花蕊裏還滾動著晶瑩剔透的水珠呢?然後,她就進城去了。

小琴趕到城裏時時辰尚早。臨安城裏大部分居民還在沉睡之中。小琴坐在一家商鋪外麵的石階上稍微休息了一會兒,順便吃了早餐——兩枚從家裏帶來的煎餅。

吃飽後,小琴就沿著小巷開始叫賣了:

杏花喲,賣杏花喲!

又便宜有好看的杏花喲!

……

小琴清脆、悠長的聲音在臨安城裏回蕩,驚醒一個老人。這位叫陸遊的老人剛剛來到臨安,等待皇帝召見,看能不能繼續為國家效力。他年歲已大,神經衰弱,晚上看書又看得很晚;好不容易睡著,又被屋外的叫賣聲吵醒了。他一聲喟歎,起床了。

他打開窗子,看到小巷裏小琴逐漸遠去的身影,不由心動。就叫道:“賣杏花的小姑娘,回來!”

如你所知,最後陸遊不但買下了小琴所有的杏花,還寫了一首名揚千古的詩歌: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至始至終,都沒一個人來阻擾小琴。

宋朝的商業活動已經初現萌芽,宋朝的官僚體係也非常龐大,但他們的政府編製裏是沒有城管的,所以才有《清明上河圖》的繁華。

宋朝也沒有強製拆遷這一說法的。

有一年,開封的皇宮想擴建,於是派人去和皇宮北麵的居民協商。俗話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堂堂皇宮想找臣民要一塊地皮,進行公益性基礎工程建設,拉動GDP增長,居然還要跟他們商量,讓人大跌眼鏡。

意外的是,那邊的居民也挺牛叉的,他們都不願意搬走。這樣就僵持住了——按照常理,接下來就應該是官府發布拆遷公告,聘請拆遷高手,浩浩蕩蕩的跟在推土機後麵開進拆遷現場。但是這一幕沒有發生,皇宮的人退步了,於是北宋的開封就有了有史以來最小的皇宮。相當於一個節度使的府第而已。

我想,如果成龍先生生活在宋朝,一定會痛心疾首的呼籲:“大宋子民是需要被管的。”

確實是如此的。生活在宋朝的百姓真是太自由了。

從西周以來,幾乎所有的朝代都執行嚴格的宵禁製度。晚上過了一定時間後就禁止普通市民上街。漢朝還專門為此設立了一個官職:執金吾。話說有一天飛將軍李廣晚上喝酒回來,到了霸陵亭左近,被霸陵尉攔住了。這位做點小官的仁兄估計晚上喝醉了,沒認出李廣來,嗬斥他:“你是誰,幹嘛晚上還在外麵溜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