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中華軍製(2 / 2)

蘇軾這個軍師銜也算是強加上去的,本來蘇軾是說什麼都不願意當這個軍師的,但是楊過的一番話讓蘇軾決定暫且接受這個職務。原來,楊過是知道蘇軾心裏打的什麼算盤的,那天晚上,蘇軾看完陳拓寫給他的兩首詞之後,覺得後一首跟自己的詞風很像,但自己完全沒有寫過這首詞,(那時候蘇軾還沒有去黃州赤壁呢)但肯定也不是出自陳拓之手,前一首倒很像是陳拓寫的,裏麵無非是說自己的王霸之誌。追問之下,才知道這首詞是楊過寫的(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楊過“被寫”的),再加上先前對楊過也深有好感,蘇軾便跟楊過有了經常的往來,兩人幾乎已經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蘇軾是個豁達的人,麵對楊過,陳拓,還有方道齡的屢次勸降,他終於對楊過交出了答複:一、絕不降賊;二、不殺則間(不殺了他,他就替大宋當間諜);三、盼早歸正(希望中華軍早日改邪歸正)。照他的意思,就是希望陳拓能率軍北上跟西夏作戰,收複漢人江山。

這個陳拓當然不能答應,於是蘇軾加入中華軍的事情也就擱置了起來,但這次均置改革正好缺一名軍師,隻有把蘇軾強推上去了,這樣,一來,可以用蘇軾的名望來拉攏大理當地的士紳,二來,建昌的天工院確實有不少機密,再加上萬裏征的身份,也不得不將蘇軾調離建昌,往更南的降郝城送過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蘇軾見識見識真正的中華軍,在前線感化蘇軾。因此,陳拓對楊林的第三軍提出了更高的軍紀方麵的要求。

這一年,陳拓還“別出心裁”地給中華軍編了軍歌,並且招募了不少當地的伶人在中華軍進行教習,歌曲來自陳拓那個時代的屠洪綱的精忠報國,隻是歌詞稍稍做了修改。

狼煙起 江山北望

龍起卷 馬長嘶 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幾十年 縱橫間 誰能相抗

恨欲狂 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歎惜 更無語 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黃 塵飛揚

我願守土複開疆

堂堂中華要讓四方

來賀

這首歌已經傳唱就深受中華軍上下的歡迎,很快,一股新的凝聚力就此形成。就連蘇軾也稱讚這首歌“詞風剛烈,曲震山崗”,倒也讓蘇軾更加確定了中華軍“北望”的野心。不少民間的人也經常學著哼上兩句。

這些改製,中華軍用了將近年來完成,一直從建昌之戰結束後的大宋熙寧二年二月到大宋熙寧二年臘月完成。這期間,中華軍沒有對外擴張,大理軍的剿匪大軍在平寇將軍龔如清的率領下,也隻是在善巨城、謀統城、統矢城三城擺開了防禦態勢,兩軍都完全沒有開戰的意思。盡管高升泰一再催促,龔如清也一直以各種理由搪塞進去。

這時高智升和高升泰才知道,他們的計謀被識破。這年冬天,高智升忽然身染重病,高升泰終於決定,自己再想對策,來對付中華軍和龔如清的隱性聯盟。

然而,在大宋熙寧三年正月初一,一個壞消息再次從北方傳來:中華軍布告天下,無意篡奪社稷,卻要剪除逆臣,清滅朝黨,恢複江山,長奉段氏為天子,還大理國清平天下!——署名為:大理國中華軍將軍楊過,大理國中華軍督帥陳拓。這個布告被稱為新年布告。

布告很快傳到大理都城陽笡咩城,朝野震動。不少朝中大臣一改視中華軍為逆賊的看法,轉而傾向於招安,代表人物就是國師趙方卓,國老董羅什,以及一些儒官,就連平寇將軍龔如清也上表請求免開戰端。但這些都被高升泰一一壓製下去。

一個由高升泰炮製的聖諭很快也公布了出來,說中華軍來曆不明,又攻城略地,還跟楊氏逆黨勾結,妄圖篡奪大理江山,發布新年布告想要混淆視聽,禍亂朝綱。又催促龔如清速速進軍,否則以勾結亂黨處置。

這時候的中華軍和高升泰都需要一個軍事上的勝利來贏得輿論的主導權,陳拓知道龔如清頂不了多久,高升泰也知道龔如清根本無意進攻中華軍。

一場新的較量在新的一年再次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