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邪和武媚兒縱馬疾馳,第二日過午時分,就已經到達了五台山的中心——台懷鎮。
這台懷鎮地處由五台山五大高峰東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懷抱之中,所以名為“台懷”。山環水繞,風景秀麗,尤其多寺院。
就在鎮北有一小峰,據說在東漢時期,最先來到中土傳播佛法的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台懷鎮,見此峰地理形勢頗似西天佛國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的釋迦牟尼佛說法處——靈鷲峰,所以將其命名為靈鷲峰,並在此興建了大孚靈鷲寺。
現在,無邪、武媚兒就站在這靈鷲峰下,遠遠望著山上的靈鷲之寺。
在這裏可以清晰的看到靈鷲寺塔院中的白塔,此刻白塔之上金光閃爍,紫氣環繞,更有寶光衝天而起,形成一道通天徹地的光幕將整座靈鷲寺都罩在其中。
台懷鎮中聚集了無數善男信女,皆認為這是文殊菩薩顯聖,各執信香,在靈鷲寺外朝拜。
聶師道望了一陣,籲了一口氣,說道:“還好,薩守堅仍在閉關,我可以安然離境出關了。”
他正要催促無邪繼續趕路,卻聽身後有人說道:“你看,文殊菩薩顯聖了,這回一定可以將幽冥界的妖人一網打盡。”
聶師道聽有人談論靈界,便留神傾聽。隻聽另一個人接道:“可不是麼,神堂堡張老爺子大撒英雄貼,廣邀北地英雄聚義神堂堡,目的就是響應天下鏢盟白總鏢頭之請,合力營救他的愛子,並趁機鏟除幽冥界。恰在此時菩薩顯聖,不是正預示著此事必將成功麼?”
聶師道聽說中原的武林道要合力挑戰幽冥界,不禁皺起了眉頭,轉過身去細問究竟。
無邪身後的江湖豪客望了一眼他,說道:“看你也是武林中人的打扮,難道不知道麼,據說蟄伏地下百年的幽冥界鬼怪近來蠢蠢欲動,想要出來為禍世人。已經出來個叫做聶師道的大魔頭,屠殺了許多的正道豪傑,更要越過邊關到遼國去,與遼國妖邪聯合,圖謀滅亡大宋。中原正道積極籌謀應對,準備集合武林正道截殺聶魔頭,並先下手為強,一舉鏟除幽冥界。為此,神堂堡的張堡主特邀北地武林豪傑聚會神堂堡,商議我三晉除魔衛道的大事,我們都是要趕到哪裏的。”
聽了這一番話,不要說聶師道,就連無邪也是暗自搖頭:“這都哪跟哪呀?聶師道雖然是個大魔頭,卻一向克製,盡量避免與中土正道衝突,力求維持三界的平和,甚至還沒有殺過一個正道中人,何來屠殺之事。幽冥界與妖界天生的死對頭,他入遼也是為了找通天教的麻煩,又何來聯合妖人滅亡大宋,江湖之中雖然多是以訛傳訛,不過,這也太離譜了吧。”
無邪隻怕聶師道被中原武林誤解後,大開殺戒,正要勸他不要在意這些武林中人的粗豪言論,盡早離開此地。
卻聽聶師道說道:“兩位大俠,在下也想為中原武林正道除魔衛道盡一份綿力,隻是人微位卑,不比兩位與神堂堡主至交,害怕張堡主不肯接納,兄台可能幫忙引見麼?”
這兩人不過是江湖中的尋常角色,哪裏談得上與神堂堡主至交,隻是看了神堂堡的邀請貼,趕去那裏湊熱鬧的,神堂堡是否接待他們尚不知道。不過聽了聶師道這麼一捧,頓時飄飄然起來,連說:“小兄弟能有這份心就好,我兄弟雖然稱不上與張堡主至交,引見一下的麵子還是有的,就隨我兄弟一同前往神堂堡吧。”
那神堂堡就座落在五台山以東百裏開外的太行山麓,由此翻越太行即入遼境,神堂堡扼守宋遼邊境要道,形勢非要緊要。堡主張艮本是個退役的軍官,守衛邊關半生戎馬,退役後也不肯遠離,就在邊關附近建立城塞,與邊關互有助力,共同抵禦遼人,十年經營,神堂堡已經成為邊塞上的民防要塞,與西北抵抗西夏的清澗城並稱與世。堡主張冀也成為三晉的武林正道領袖人物。
傍晚時分,無邪和武媚兒隨同那兩個江湖豪客進入了神堂堡。
無邪見此堡規模之大,還遠不能與清澗城相比,但形勢險峻則絲毫不差,堡後即是巍峨險峻的太行山,一條大河從堡前流過,劈開高高的山峰,形成一個深深峽穀,水氣蒸騰,在夕陽的餘光映照之下,神堂堡如處雲間,仿佛是天中之城。
神堂堡主身為三晉武林正道的領袖,這一次與天下鏢盟的總鏢頭白景泰聯名發出的英雄貼,所議之事關又是極為重大,北地豪傑聞風而動,無論是否識與不識,都是整裝而發。短短數日間,就已經有二三百名江湖好漢趕到了神堂堡,而在路上兼程而來的隻怕又要數倍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