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一個住在芝加哥的人,他常提起他的兩個繼子對他不知感恩,這倒是有理由的。他在一個紙盒廠做工,一個禮拜賺四十幾塊美金,他娶了一個寡婦,那個女人讓他借錢,供她兩個兒子念大學。他的周薪隻有四十美金,得付房租,買吃的用的,還得還債。他像苦力一樣苦幹了四年,但他從來不抱怨。

有沒有人感謝他呢?沒有,他太太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她那兩個寶貝兒子也是這樣想的。他們從來也不認為欠繼父什麼情,甚至連句謝謝也不說。

這該怪誰呢?怪這兩個男孩子嗎?不錯。可是更該怪那個母親,她認為不應該將“負疚感”加在兩個年輕人身上。她不希望兒子“一開始就欠人家什麼”,所以她從來不曾說,“你們的繼父真是個好人,幫你們讀完了大學”。反而采取這種態度,“噢,這是他該做的。”

她以為這樣做是對兒子好,可實際上,這等於是讓他們在剛開始走上人生的時候就有了一種危險的觀念,覺得全世界都欠他們的。而這種觀念的確很危險——有一個兒子,想向他的老板“借一點錢”,結果進了監獄。

我們必須記住:子女們的行為完全是由父母造成的。我的姨媽薇奧拉-亞曆山大就是一個好例子,她從來不會想到孩子們會對她“忘恩”。當我小時候,薇奧拉姨媽把她的母親接到家裏來照顧,也以同樣的方式照顧她的婆婆。我現在閉上眼睛,還能看見兩位老太太坐在薇奧拉姨媽農莊壁爐前的情景,她們會不會給薇奧拉姨媽添“麻煩”呢?噢,我想常會有的。可是你一點也看不出來兩位老人給她添了麻煩。她很愛這兩位老太太,她順從她們,寵愛她們,讓她們過得非常舒服。除了這兩位老人之外,薇奧拉姨媽還有六個孩子。她從來也沒有想到她這樣做有什麼特別,也不覺得把兩位老太太接到家裏來是件多麼值得讚美的事情,在她看來,這隻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也是她應該做並且希望做的事。

今天薇奧拉姨媽在哪裏呢?

嗯,現在她已經守寡二十多年了,其中的五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分別組織了五個小家庭,但都吵著讓她住在他們的家裏,都要跟她住在一起。她的孩子們非常敬佩她,怎樣也離不開她,這是因為“感恩”嗎?不是的,這是愛,是純粹的愛。這些孩子在童年的時候,就懂得愛心的溫暖,現在情形反過來了,他們能付出愛心,這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吧?

所以讓我們記住;要教出知恩圖報的孩子,自己得先懂得感恩。讓我們記住:“小兔子耳朵長”,要注意自己說的話;要記住:下一次在孩子們麵前,想要蔑視別人給我們的好處時,趕快先自己打住。永遠也不要說類似的話:“看看蘇表妹送來的這些桌布,都是她自己鉤的,沒花她一毛錢,還拿給我們當聖誕禮物。”這些話,也許隻是順口說的,可是孩子們卻在聽著。

要避免因為別人不知感恩而引起的難過和憂慮,下麵是第三條規則:

一,不要因為的別人忘恩負義而不快樂,要認為別人忘恩負義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讓我們記住:耶穌基督在一天之內治愈了十個麻瘋病人,卻隻有一個人感謝他。為什麼我們卻希望得到比耶穌基督更多的感恩呢?

二、記住我們找到快樂的唯一方法,就是施恩勿望報,隻為施予的快樂而施予。

三、記住感恩是“教化”的結果。如果我們希望子女能知道感恩,我們就要訓練他們這樣做。